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台灣經濟日報專訪頂新控股董事長魏應州

一年100億包 康師傅麵王傳奇

自稱做的是「乞丐生意」,靠賣方便麵「一塊錢、一塊錢賺」的康師傅控股公司(簡稱康控),不只締造台商在大陸的驚人成就,他的主力產品康師傅方便麵,今年還將創造銷售突破百億包的銷售數字,寫下大陸新一代麵王的方便麵傳奇。

以一包方便麵長度至少10公分,100億包等於從中國大陸最南的曾母暗沙排到漠河拉爾,來回可排超過900趟;若繞台灣的海岸線可繞138圈。康控方便麵驚人的銷售量,使它成為中國大陸新一代方便麵霸主,前八月市占率高達49.3%,離50%的過半僅一步之遙。

從零開始看準時機、做足功課;門外漢變身龍頭…

康控董事長魏應州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說,100億包在台灣是個天文數字,但在大陸卻是必然趨勢,因為大陸是一個成長市場。魏應州也強調,康控與其捨近求遠、分散資源搞國際化,不如集中心力,好好經營大陸這個「Home Market」,蓄積實力,為長期併購預作準備,並透過優秀的人才、技術、系統、團隊,建立完善平台,讓康控成為能與可口可樂、雀巢等國際大廠平起平坐的食品集團。

魏應州同時暢談對景氣、市場、企業與策略聯盟獨到見解,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康控從方便麵的門外漢,到成為大陸麵王,成功關鍵是什麼?
答:我想除了抓住機會,應該也是抓對口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康控進入方便麵市場之際,當時大陸的方便麵有兩個極端:一泡就糊,又沒有料包的本土品牌,一包不到人民幣1元,便宜但不好吃;另一種是透過特殊管道進來的日、韓泡麵,好吃但平均一包至少人民幣4、5元,價格太高。
康控看準消費者想要好吃、價格又公道的方便麵,從此切入,也奠定今日的成就。以第一支品項紅燒牛肉麵為例,推出前的口味調查,就找了1萬多個消費者試吃,最後才確定口味,且定價不到人民幣2元。即使到現在,紅燒牛肉麵還是最暢銷的方便麵品項。
過去康控是方便麵的門外漢,一切從頭來,雖然沒有台灣成功的經驗,卻也不會陷入台灣經驗的迷思,畢竟兩岸口味不同,把台灣口味引進到大陸,消費者未必會接受。還有一個因素是決策迅速。大陸是個多變的市場,當時康控規模小,我們四兄弟是第一代創業者,都親自在前線督軍,遇到情況可立刻反應、下決策。
面面俱到設備升級、力行「減克重」;消費者、成本都顧到了…


問:全球景氣充滿衰退的風險,康控如何因應?
答:像提高自動化生產的比率,同時從品質、成本各方面提升,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
以方便麵來說,一般機器只能做到自動在碗麵裡放料包,叉子需要人力放;我們已可做到叉子都利用機器自動感應放置。飲料也一樣,近年執行「減克重」計畫,包裝水的瓶子已降到15公克,今年還要再降1公克。由於我們的規模很大,使用瓶子數量龐大,瓶子每減少1公克,就可節省可觀的成本。

問:你曾對未來景氣提出「現金為王(Cash On Hand)」的觀點,似乎預期未來景氣會動盪,因而保守應對,現在對景氣的看法有改變嗎?
答:既然是金融風暴,就需要時間走過去,景氣落底最起碼還要一、二年。現在是通膨,接下來恐怕就會變成通縮,消費市場會變得不熱絡,但原物料價格下跌,企業的利潤率應會好些。大陸過去十年的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達10%,這是從沒見過的,但還是比較缺乏經驗,例如實施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為優化產業使產業升級,這樣做是對的,但是太快就會造成軟著陸。

策略正確結盟,只找指標廠;併購,設下「三不」安全閥…

過去幾年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大家就拚命擴充;現在金融風暴來了,大家為拚訂單殺價競爭,過去可能賺5%,現在可能變成虧3%。
大陸想透過提振內需,保住經濟維持一定的成長,但這要考慮到民族性。大陸的民族性較保守,景氣不好,消費行為就會慢慢改變,內需市場短期會有衝擊,要透過提振內需救經濟,效果恐怕有限。

問:康控與伊藤忠等日系集團的投資幾乎綁在一起,康控最賺錢的飲品事業也讓日方入股50%。為何選擇日資合作,有何成效?
答:方便麵的市場集中在亞洲,其中以日本為領頭羊,合作當然要找日本集團。若只看康控財報,合資的日商每年從康控賺走幾千萬美元,感覺是康控吃虧,但我認為雙方合作是看最後的總分,不能憑單一項目論成敗。
與伊藤忠、朝日等日商合作,他們除了掏錢,也提供資源與技術。這幾年康控獲利每年都以20%、30%速度成長,主要是積極擴充產能,有了日商合作,康控更敢邁開腳步。最近全球股市大跌,康控的股價跌幅相對輕微,這與財務透明、獲利穩健,加上積極與投資人溝通有關,但有了這些國際大廠支持,會讓投資人更有信心。

問:如何看可口可樂買匯源一事,康控會想讓外資併購嗎?
答:可口可樂買匯源,從品牌、通路或是事業規模看,都是正確的策略。碳酸、果汁、茶、水堪稱大陸飲料市場的四大金剛,四項產品就占飲料市場的90%。可口可樂已拿下碳酸這根大樑,日前在果汁市場打敗統一成為第一品牌後,透過吃下匯源,立刻就把統一、康控第二、第三品牌的距離(指市占率)拉大到10%以上。
很多外資對康控有興趣,但我身為執行長(CEO),最重要是幫股東謀取最大福利,現在賣給外資,股東會同意嗎?企業要看未來的發展潛力,若是現在賣,要怎麼訂價才合理,會不會賣太便宜?

問:會考慮併購其他企業嗎?
答:我說過併購有三不買——「沒有100%持股不買」、「沒有經營管理能力不買」、「產業走下坡的不買」。最近我再加一個條件,就是最多只能買到市值的10%。康控總市值約60億美元,最多只能花6億美元做併購,不然就是蛇吞象。因為全球的併購只有30%成功,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態度要更穩健。
可口可樂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花22億美元併購匯源,對他們是件輕鬆的事。我常常告訴幹部,要以大陸作為「Home Market」,好好經營。我們要把自己的Base(基礎)做大、實力變強,日後才有實力對外併購。如果康控的飲料、方便麵每年可各賺10億美元,以P/E(本益比)25倍計算,總市值就有500億美元,此時再談併購還差不多。

問:對集團未來有何期許跟展望?
答:我把康控在大陸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創業時的軍政時期,那時候是拚效率,我一人決策、一人獨裁;現在是訓政,要導入好的機制,這時要建立好的組織架構跟平台,讓接班團隊有好的發展舞台;我交棒後,康控將進入第三階段的憲政,併購、國際化布局就會陸續展開。
20年前大陸的重量級品牌,現在很多都看不到,這是很大警惕,企業經營不是CEO一個人的事,是團隊的事,隨國際化腳步加快,未來面對全球競爭,決勝關鍵是打系統戰、組織戰。
可口可樂、雀巢的系統100年前就已架好,並與時俱進。有好的系統平台,讓他們每到新市場,都可快速複製經驗、迅速擴充,一般企業很難競爭。康控要和國際集團看齊。現在的組織、系統架構只有30分,我現在的重心是組織改造、建立完善系統平台,要用最短時間搭起這個舞台,企業經營才能長久。

魏應州:霸氣?我是霸道!

「我只是一個鄉下小孩、無讀過蝦米冊(沒讀過什麼書的意思)」。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學歷來開玩笑,還說自己是「企業界田橋仔」的魏應州,私底下是一個很敏銳、自省能力很強的企業主,而除了敏銳,能隨時跳脫自我角色侷限,從制高點看事物,更是魏應州的一項人格特色。

魏應州說,日前有媒體說他是一個很霸氣的老闆,這點不對,「不是霸氣、是霸道」。大陸的市場很競爭,他自己又是創業的第一代,康控創業到現在的16年來,決策幾乎都是他自己下。魏應州認為,這段時間,「很像軍政時期、比較獨裁」,但為了營運更有效益,有其必要性。

康控後來由方便麵切入飲料市場,也歸諸於魏應州的「霸道」。1996年,康控以「紅燒
牛肉麵」坐穩方便麵龍頭後,魏應州決定切入飲料市場,要比方便麵更大手筆,為康控締造第二條成長曲線。不過投入飲料市場初期,年年虧錢,員工、股東不禁質疑,幹嘛去搞一個虧錢的飲料事業?但這些雜音都被魏應州壓了下來。

1998年頂新集團回台併購味全失利,從康控到頂新集團因此大跌一跤,飲品事業立刻成為箭靶,但不論反對的聲浪有多大,魏應州不改他「一人決策」的強勢作風,「我是老闆、我說了算」,硬逼著康控繼續發展飲料事業,直到2000年推出的綠茶大賣,才轉虧為盈。

如今康控的飲品事業,已超越方便麵成為最賺錢的事業部。康控財務長林清棠說,現在他出席法說會,經常有法人問他:「為什麼你老闆眼光那麼遠大,知道要早一步布建飲料市場?」

不過,魏應州自我分析說,過去的康控規模小、又是草創初期,可以靠一個人的決策或行事風格來帶領,但未來競爭打的是組織戰、系統戰,「我自己可能就是決策的阻礙」。

為了企業永續發展,他現在要趕緊推動相關架構、系統的建立,若可口可樂、雀巢等國際集團是100分,他退休前至少要讓康控達到60分,然後他退休,不要成為新階段影響企業發展的絆腳石,也讓新團隊有舞台可以全心揮灑。

來源: 台灣《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

Files of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