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中國企業需要公開碳排量

首份碳資訊披露專案(CDP)中國報告發佈

2008年10月24日

碳資訊披露專案(CDP)今天上午在北京首次發佈《碳資訊披露專案中國報告(2008)》。這是第一份根據中國上市公司提供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和氣候變化戰略所形成的研究報告。

2008年,CDP項目辦公室委託商道縱橫對中國100家上市公司的碳資訊披露情況進行調查,100家受邀參與企業中有5家填寫了CDP問卷,20家提供了相關資訊,總體回復率為25%;另外有17家拒絕參與,58家未明確回應。調查結果顯示:80%的回答者認為氣候變化會涉及到法規風險,40%的回答者認為氣候變化引起的現實災害給企業運營帶來了有形風險。同時,80%的回答者也表示氣候變化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遇。

來自政府部門、CDP辦公室、參與CDP調查的上市公司、投資機構、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等近百名代表參加了本次發佈儀式,並就氣候變化給企業帶來的風險與機遇、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氣候變化與節能減排等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國家環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賈峰呼籲上市公司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他指出,“氣候變化已成為大型企業的重大戰略議題。消費者、投資者乃至一般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必將通過市場行為影響到企業經營。CDP項目反映了投資者對氣候變化的關切。”

碳資訊披露專案總裁保羅•狄金森指出,“從2008年碳資訊披露專案的回饋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公司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更多公司開始披露碳資訊。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監管措施得以執行,投資者需要瞭解其投資組合中的公司的碳資訊,從而更好地全面瞭解這些公司的信譽和氣候變化會對其盈利能力造成的影響。”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變化與能源項目主任陳冬梅指出:“CDP項目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使參與企業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和更加系統化地分析隨之而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企業還可以借此機會對自身的碳排放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從而為進一步實施減排策略打好基礎。”

作為中國首批參與CDP項目的上市公司,中國工商銀行的代表在會上分享了其在關注氣候變化方面的行動及經驗。

本年度碳資訊披露專案在中國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上市公司關注氣候變化的意識正逐步形成,已經有公司建立了明確具體的氣候變化應對策略,銀行與能源企業對氣候變化關注度較高。

與CDP全球企業的參與程度相比,中國公司對問卷的回復率還較低。不過對於首次加入CDP專案的中國100企業來說,25%的回復率已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開始。CDP專案中國執行方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指出:“CDP調查所提供的關於碳資訊的統計分析框架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一種應對氣候變化的可行方法;通過CDP項目,中國企業可以向國際投資者展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與策略。此外,CDP背後龐大的資料庫也為中國投資者的境外股權投資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所以,參加CDP調查,並為我所用,利大於弊,可以給中國企業創造價值。”

報告線上流覽:http://www.cdproject.nethttp://cdp.syntao.com. 或見附件。

關於碳資訊披露專案(CDP)

碳資訊披露專案成立於2000年,是一個在英國註冊的慈善團體,它代表著全球管理57萬億美元資產的385家機構投資者。作為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碳資訊披露專案收集全球範圍內逾1550家公司的氣候變化資料並且已經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同時,碳資訊披露專案與跨國公司合作,幫助其收集供應鏈上的氣候變化相關資料。http://www.cdproject.net

關於商道縱橫(SynTao)

商道縱橫是一家專門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投資等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的諮詢公司。商道縱橫是2008年碳資訊披露計畫的中國區代理,負責推動2008年CDP專案在中國大陸的開展及《碳資訊披露專案中國報告(2008)》的撰寫。

中國企業需要公開碳排量
2008年10月28日

儘管目前在中國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是重頭任務之一,各個省市和各大企業也分別領到了節能減排任務,但是說起氣候變化,這個和“節能”緊密相關的話題,大多數企業仍然覺得陌生或者遙遠。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第六次全世界範圍內的碳資訊披露調查,首次把100家中國企業作為調查樣本的時候,只有5家中國上市公司直接回復了問卷,20家提供了部分資訊,58家沒有明確回應,而17家中國企業乾脆直接拒絕參與這項活動

10月24日,碳資訊披露專案(CDP)中國報告在北京公佈。 相對於一個月之前發佈的全球報告裏令人鼓舞的消息即參與企業數量創了歷史新高,中國的這個調查結果頗有些令人尷尬。

這是第一次CDP委託商道縱橫有限公司組織專門針對100家中國公司的調查。被列入這次問卷調查的100家企業,包括了中國大部分在海外上市的大型企業以及眾多A股市值排名前100名的企業,涉及到鋼鐵、石油和天然氣、汽車、建築材料、金融等行業。

商道縱橫有限公司CDP專案負責人陳穎告訴中外對話,這五家正式做出回復的中國公司,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神華能源、長城汽車、華星水泥以及富士康公司;其中,華星和富士康是由其在海外或香港的母公司統一做出回復的

在沒有直接回復的中國企業中,則包括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人壽保險、中煤能源等行業巨頭;不過,其中的中石油、中國銀行、中國電信等企業提供了相關碳資訊。

儘管考慮到除了5家回復問卷的企業外,還有20家企業也提供了相關的碳排放資訊,陳穎對這一結果表示樂觀態度,但是仍無法掩飾中國企業在這次世界範圍內的調查過程中回復率最低的事實。相比,美國企業的回復率為82%,歐洲為83%,亞洲500強企業也大概有一半進行了問卷答復

陳穎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企業對CDP普遍缺乏認識、在語言及文化方面存在障礙,以及氣候變化相關法規不完善。而在中國由於十一五政策推動,“節能減排”成為中國企業對氣候變化最直接的理解,這導致各個企業對於氣候變化的認識略微片面。

雖然大型企業為了應對中央政府節能減排的要求,逐步建立內部管理體系,但資料搜集卻相對滯後,資訊披露能力極其有限。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很多企業還沒有建立資料搜集系統,甚至不知道如何著手。他們也不大瞭解CDP調查裏所採用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reenhouse Gas Protocol)--溫室氣體排放測量工具。

總體上看,中國上市公司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仍存在許多局限,缺乏對氣候變化與企業經營關係的全面理解,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為看作是一種孤立的活動,而非整體的戰略。

雖然回復的中國企業不多,但是CDP中國報告也對搜集來的資訊加以分析。報告顯示,80%回答者認為氣候變化會涉及到法規風險,其中包括來自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連續性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給企業帶來的運營壓力。

40%的回答者認為氣候變化引起的現實災害為公司運營帶來了有形風險,還有的回答者提及到其他風險,如:客戶及消費者對於更加環保產品的需求;以及由於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刺激通貨膨脹。

80%的回答者表示氣候變化提供了商業機遇,其中包括:促進新的環保產品研發,發掘CDM的開發潛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引進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等。隨著近幾年CDM項目在國內不斷升溫,大部分公司也開始考慮參與碳交易。有兩家回答問卷的公司已經參與或即將參與排放交易。回答問卷的中國工商銀行表示,隨著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快速發展,與碳交易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將日益豐富。

另外,40%的回答者稱公司內部已經建立專項管理委員負責氣候變化相關事宜。60%的回答者稱會通過公司網站、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或年度報告等形式,對外披露相關資訊。有40%的回答者稱已經建立了內部管理、評估或激勵機制來促進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實現。

雖然很多比例顯示都比較高,但是考慮到參與分析的企業數目較少,這些資料是否能代表中國的整體情況,有待進一步的商榷。

做為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碳資訊披露專案(CDP)成立於2000年,是全球最大的、關於氣候變化的投資者聯合行動:由總資產超過57萬億美元的385家連署投資者組成。這些投資者控制著全球57萬億美元的資產,英國巴克萊、瑞士再保險等都在這個名單中,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自2002年起,CDP代表連署投資者致函大型上市公司,瞭解其碳排放資訊及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2008年,CDP組織了第6次調查(CDP6),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都收到了CDP問卷。回答問卷的企業數量創出歷史新高:90%(90家)的富時100公司、77%(383家)的全球500公司和64%(321家)的標普500公司均回答了CDP問卷。

CDP問卷包括四個方面,它們分別是:管理者對氣候變化提出的風險和機會的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對減少排放量和降低風險的管理策略以及對氣候變化的公司政策。著名國際會計師普華永道,擔任了這一專案的全球顧問。

孫曉華,現任中國日報資深環境記者,她長期關注氣候變化問題,曾多次參與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並赴北極、西藏等氣候變化敏感地區進行採訪。

“中外對話”(http://www.chinadialogue.cn/)是一個致力於環境問題的中英雙語網站,總部位於倫敦,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

來源:中國記者孫曉華為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稿

沒有留言: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

Files of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