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保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品質六大原則

保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品質六大原則

平衡性、可比性、準確性、時效性、清晰性和可靠性六大原則,對企業如何保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品質從內容到形式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平衡性原則

1.定義
平衡性原則是指報告應該反映機構的正面和負面的業績,確保對整體的業績有客觀的評價。

2.解讀
平衡性原則要求報告的總體內容應該是對機構可持續發展業績的客觀描述,應該避免篩選、遺漏或者影響用戶決策或判斷的表述形式。報告應該包含正面、負面的業績內容,以及會影響到利益相關方決策的實質性問題。報告還應該清楚地區分客觀描述的資訊和報告機構的解釋資訊。

下列問題有助於測試報告的品質是否達到平衡 :是否同時報告了正面的和負面的業績情況?報告中資訊披露採用的格式能否讓讀者瞭解到機構每年正面和負面業績的變化趨勢?

因此,根據平衡性原則,首先在選擇和披露資訊時要避免偏見,努力以平衡的形式表述企業業績;報告議題的選擇應該以其實質性為基礎,而不是以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為考慮,強調客觀事實,既報喜也報憂;資訊解釋與事實陳述應明確區分,以使讀者對企業的業績能夠做出全面評價。

3.範例
中石油《2006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總經理致辭”中,對公司的安全環保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論述 :“2006年公司在安全環保重大隱患治理中取得階段性成果,應急處理能力得到提高,安全環保指標有所改善。但仍有6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重慶開縣天然氣井漏事故發生,安全環保形勢依然嚴峻。”坦言存在的問題和挑戰,能增加報告的客觀性和平衡性,也能顯示公司負責的態度和決心。
  
二、可比性原則
  
1.定義
可比性原則是指報告的資訊應該讓利益相關方能夠分析該機構一段時期表現的變化,並有助於與其他機構進行比較分析。

2.解讀
可比性是評估績效所必需的,該原則的應用有兩個基本的要求:一是使用報告的利益相關方可根據報告所披露的經濟、社會及環境績效來比較報告機構以往的績效、目標 ;二是使用報告的利益相關方可以用它來和其他機構的相關績效進行對比。

因此,一致性有助於可比性的應用,它主要是強調保持計算資料的方法、報告設計、方法說明和資訊準備中方法和假設的相同。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於特定機構和利益相關方而言,議題也會改變,報告的內容也要隨之發展。然而,在實質性原則所選擇的內容中,機構要確保一致性。一旦報告的界限、範圍和週期(包括指標的設計、定義和使用)發生變化,報告機構應當盡可能重新聲明現有的披露內容與歷史資料,以確保資訊和對比是可靠的、有意義的。如果沒有提供重新聲明,報告機構應當說明披露現有資訊的原因和影響。

下列問題有助於測試和判斷報告是否具有可比性:(1)報告及其包含的資訊能夠進行年度比較;(2)機構的績效可以與適當的基準比較;(3)報告的界限、範圍、週期的長短或者報告資訊的明顯變化都能被識別和解釋;(4)如果可能的話,報告要採用公認的協議如GRI指標的技術協定來編輯、測量和披露資訊;(5)可能的話,報告要使用GRI的行業附錄。

3.範例
ExxonMobile公司2006年度企業公民報告的“工作場所”部分,闡述了公司在全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目標是實現零工傷和疾病,構建無事故的工作場所和文化以實現簡單而明確的工作場所目標——“無人受到傷害”。為此,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採用了“經營誠信管理體系”,在過去15年間使公司的健康與安全績效取得巨大改善。為了說明這一轉變,報告以圖示描述公司從1994-2006年間公司、合同商以及美國石油組織制定的行業基準的“造成缺勤的工傷和疾病率”和“總的可記錄事故率”。運用圖示,讀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公司與自身歷年的績效相比所取得的進步,同時,也很清楚公司與其合同商的對比,並且對公司績效與行業基準的差距也一目了然,使公司在健康與安全管理方面的績效與自身、其他機構和行業基準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三、準確性原則
  
1.定義
準確性原則是指報告的資訊應準確、詳細,使利益相關方能正確評估報告機構的績效。

2.解讀
準確性原則主要是針對報告中的資訊。對經濟、環境、社會議題和指標的披露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從定性描述到定量衡量都可以應用。由於資訊的性質和使用不同,因此,表現資訊準確性的特徵也有差異。例如,定性資訊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表述的清晰、詳盡和平衡程度。但是,定量資訊的準確性可能取決於收集、編輯和分析資料的具體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資訊應當準確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對資訊的使用意圖。有些決策對資訊披露有相對較高的準確性要求。

下列問題有助於判斷和檢測報告內容的準確性:(1)報告要指出已測量過的資料;(2)要充分說明測量資料的收集方式和計算基礎,並且可以重複類似的結果;(3)定量資料的誤差不能夠影響利益相關方對績效評估得出合適的結論;(4)報告要指出估算的資料以及為估算所採用的基本假設和方法,或者這些資訊的來源;(5)報告中定性描述要以其他報告的資訊和可利用的證據為基礎。

3.範例
準確性是許多優秀報告的基本特徵,客觀的文字描述和準確的資料都是準確性的基本前提。為展現機構在某一議題的績效,報告通常要借助文字和資料,並會描述如何保證所提供資料的品質。

在聯合利華公司2006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為了披露其在生態效率方面的績效,在報告第26頁的“生態績效”(Eco-efficiency Performance)方面,聯合利華的目標是提高製造經營中的生態績效,減少使用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為此,報告以文字與圖表結合的方式和以實際的指標描述公司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成果和不足。報告採用了4個圖表,其中3個是以具體指標和資料來說明公司過去幾年生態績效的表現,而同時以文字進一步補充,說明這些資料的來源、含義以及依據的體系。同時清楚地說明2006年資料的界定,是包括70個國家317個廠址的環境績效資料,其中6個是新增的廠址,25個是被關閉或出售的並且沒有提供資料,同時有兩個合併為一個公司共同提供資料。報告還用一個圖表列出了公司2002~2006年環境方面遭到的起訴和罰款,並用文字說明其原因。

四、時效性原則

1.定義
時效性原則是指報告的發佈應該有固定的時間,因此,能及時地為利益相關方提供進行決策所需的有用資訊。

2.解讀
資訊是否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用戶能否及時獲得資訊並將其融入其決策過程中。披露的時效性既指報告發佈的規律性,又指其與報告中披露事件發生時間的接近性。通常,報告機構應當儘量在某一特定時間點定期地披露經濟、環境和社會績效情況。報告頻率和報告週期的連貫性能確保歷史資訊的可比性和利益相關方獲得報告。如果可持續發展報告和財務報告的進度相一致,那麼會對利益相關方頗有裨益。因此,社會責任報告的發佈應與財務報告的發佈時間一致,至少應在財務報告發佈的前後兩個月內。

下列問題有助於測試和判斷報告是否具有時效性:(1)報告中披露的資訊應該和最近的報告週期相關 ;(2)關鍵績效資訊的收集和發佈應該和可持續報告時間表相一致;(3)報告中的資訊(包括網路報告)應該清楚地說明與其相關的時間週期、將要更新的時間以及最後一次更新的時間。所以,總體而言,報告的發佈時間應當儘量與財務報告發佈週期一致,比如年度發佈;發佈的資訊必須符合報告涵蓋的時間段,並且應該儘量在每年同一時間發佈。“第一時間披露”、“季度更新”以及“滴水不漏式”的報告都可能降低報告的效果。

3.範例
與財務報告類似,每年定期發佈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已經逐步成為許多機構的慣例,特別是一些有影響的大企業。如中遠集團在其200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報告概況”部分中就明確提出,雖然這是中遠集團的第一份可持續發展報告,但從2006年起,中遠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將按照正常財務年度編寫。
  
五、清晰性原則
  
1.定義
清晰性原則是指資訊的提供應能讓使用報告的利益相關方容易理解也容易獲取。

2.解讀
報告機構應該以一種易於理解、接受和使用的方式(無論是印刷還是其他管道)向其利益相關方提供資訊。利益相關方要能夠輕鬆地找到他們所需的資訊。資訊應該以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披露,使利益相關方能依據所報告資訊對機構及其活動有比較合理的理解。

下列問題有助於測試和判斷報告是否具有清晰性:(1)報告要包含利益相關方所需的資訊,但應避免過多的或者不必要的細節;(2)利益相關方應該能比較方便地通過內容、圖表、鏈結或者其他輔助工具找到特定的資訊;(3)報告要避免技術術語、縮略詞、行話或者其他利益相關方不熟悉的內容,必須使用時要加以解釋;(4)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對於利益相關方應該是可用的。報告應該考慮到並非所有用戶都有同等的閱讀經驗或水準,因此,要注意選擇簡單易懂的語言,並注意不同地區或文化的語境差異。

3.範例
由於報告的閱讀者大多希望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迅速的閱讀能大體瞭解報告機構的績效及其某些方面的突出表現,因此,許多報告會特別增加介紹機構與眾不同的做法和表現。

在美國通用公司的2007年企業公民報告中,在高管人員的聲明之後,該報告以一頁的篇幅,在“亮點、概括”(HighlightOverview)中對通用公司在2006年報告中提出的責任以及為如何履行這些責任而取得的進步給予概括。其採用的方法是通過簡潔扼要的文字說明和一張圖表來說明。文字描述突出四個取得進步的表現,包括第一個利益相關方報告評審小組的成立、制定了人權原則聲明以及聯合的人權商業領導人倡議、稅收及盈利10%左右的增長、被《財富》雜誌評為美國及全球“最值得尊重的公司”。而同時,在簡要的文字後面,以一張簡單的圖表清晰地給閱讀者提供2006年所提出的四個焦點領域及其責任。
  
六、可靠性原則
  
1.定義
可靠性原則是指準備報告中所用資訊和程式的收集、記錄、整理、分析和披露應該經得起檢驗,並能保證資訊的品質和實質性。

2.解讀
準確性原則針對的是資訊,可靠性原則強調的是資訊的處理方法必須經得起檢驗,使利益相關方能夠相信該報告內容的形成是基於很好地遵循各種報告原則的應用,並且經得起審核,報告中涵蓋的資訊和資料應當得到內部控制或檔的支持。未經證實的績效披露不應該出現在可持續報告中,如確系代表實質性資訊,則報告要對這些不確定的資訊做出明確解釋。報告的決策程式(比如報告內容、定義和利益相關方參與程式)應該備有檔證明,以確定主要決策的基礎是可以審查的,而且,報告資訊體系的設計應當適用於外部審驗。

以下幾個問題有助於測試和判斷報告的可靠性:(1)確認外部審驗的範圍和程度;(2)報告機構能確定報告資訊的最初來源;(3)要有可靠的證據來支持報告中的假設和複雜計算;(4)原始資料或資訊的所有者能說明其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的準確度。

3.範例
為提高報告的可靠性,通常要在報告中披露如何選擇報告的內容、如何獲得必需的資訊、內外部的評價與審驗聲明等。如殼牌石油2006年的可持續報告提供了一份由一個外部評審委員會發佈的聲明,闡述了他們審查的內容、方法及結論,來提高報告的可靠性 。而近年來,隨著審驗標準的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報告通過附加的外部第三方審驗來進一步提高報告可靠性。我們可從報告的審驗內容和過程來認識如何增強報告編制的可靠性。

如中遠集團《2005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第四部分“可持續發展報告內部審核報告和第三方審核意見”中 ,挪威船級社和中國企業聯合會全球契約推進辦公室出具了第三方審驗報告。在“內容及方法”部分,說明審驗的內容方面包括報告內容的完整性和相關性、披露資訊的準確性、平衡性和可比性及報告的清晰性和時效性。在說明審計過程時,還包括了一系列的訪談過程和目的。這些訪談包括通過和中遠集團領導層及相關推動委員會的會談,以審核資料資訊來源及收集方法的可靠性,並審查了相關的管理檔,以及運作程式。在提供審驗結論時,該報告認為,中遠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基本符合GRI的要求,中遠集團已經開始建立可持續發展報告資料收集和資訊處理系統,並且要求每一個二級公司都要納入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同時,在審計過程中沒有發現系統性的或重大的錯誤,審計小組的結論是整體可信度、準確性和對相關方回應程度符合基本要求,平衡性、完整性和對比性有待改進。

來源:《如何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沒有留言: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

Files of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