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會計研究月刊專題報導:企業非財務績效報告書

非財務績效報告書,環保訊息揭露的共通管道

根據OECD 1998年環境稅報告,綠色稅制是指將環境考量整合於稅制體系的設計中,即可調整現有的賦稅,使之更利於環境保護,或引進新的生態稅。

來源:會計研究月刊274期(2008年9月1日)
作者:張書瑋(會計研究月刊編輯)

愈來愈多外部注目的壓力,要求企業公布其如何對待環境相關議題,於是近幾年企業為突顯在落實環保政策的績效,紛紛對外公布相關的非財務績效資訊報告書,作為與外部利害關係人溝通的管道。

1989年最早的一本企業環境報告是由挪威Norsk Hydro公司發行,其實報告書最早內容是以環境為出發,後續逐漸加入企業社會責任及經濟二個層面,所以現也有稱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永續報告書等各種名稱,如何訂名依公司意願選擇。發展至今,這類非財務績效資訊報告書所揭露的數據及資訊,內容表達其實差距不大,主要揭示公司追求永續在社會、經濟與環境三個面向的成果。

全球報書告產量激增 年閱讀人數逼近十萬

根據CorporateRegister.com(2008/3)統計,全球企業報告書出版數量已從1992年27家增至2007年2,500家,歐盟與美國是發行報告書的先驅,而歐盟出版成長數字仍在快速攀升,2007年已接近1,500家;儘管亞洲開始製作報告起步較慢,不過成長速度現已超越美國。全球報告書光是2008年1月份統計就有超過七萬人閱讀,照這樣成長速度,很可能2008年閱讀人數就會超過十萬人。

為什麼企業報告書被廣泛且主動閱讀的原因?我們可以從KPMG&SustainAbility Ltd.日前針對全球約2,300名讀者作的一份調查報告(Count me in:The readers’ take on sustainability report)看出,有超過半數主因就是為了瞭解企業及其永續政策,另有40%以上,想知道企業如何行動及藉報告書內容進行企業比較。而在閱讀報告書後,是否有助於下決策?超過半數讀者會想購買該企業產品或服務,超過40%會決定是否投資企業,也有人想直接與企業做社會責任或環境議題的互動、成為企業合夥人或商業客戶,甚至嚮往到企業工作等。如此看來,定期揭露的報告書,在每月有數萬名潛在讀者的機會下,確實有它的魔力可為企業堆砌出新商機。

不過,Count me in的調查也顯示,仍有不少人還沒有閱讀報告書的習慣,主要是覺得沒有時間在網站上搜尋或根本覺得報告書太過冗長找不到想要的資訊,也有讀者勾選的原因是,不瞭解報告書有何潛在價值、無法用來協助決策或與決策不相關,有的更直言,不相信報告書揭露資訊的品質或真實性。

統一架構有利比較 認證制度品質升級

企業確實該要防止報告書變成用來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工具,故如何讓閱讀者相信內容的真實性,勢必需要具備清楚的架構與公信力。目前有二個途徑讓報告書更廣為人接受:第一,採用國際統一架構;第二尋求公正第三者認證

由於市面上的報告書揭露方式包羅萬象,增加閱讀者進行比較與判別企業間優劣的難度,為了有統一且共同的報告書內容架構,全球永續發展報告書協會(GRI)訂定的報告書綱領(最新版為2006年第三版:G3)已普遍為企業所遵循,上述CorporateRegister.com統計2007年2,500家企業中有32%就是使用GRI架構編製;此外,根據GRI本身公布,全球有超過1,500家以上的企業使用GRI架構,包括許多知名企業如Dell、Coca-Cola、GE、Wal-mart、Philips、Vodafone等;而台灣企業公布的GRI報告書,則有聯電、中華電信、友達及中鼎工程。GRI已是國際共通語言,報告書內若標明按GRI編製,閱讀者可一目瞭然,也容易進行資訊的比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黃正忠表示,GRI報告書在架構上有共同一致的順序與揭露項目,可參考GRI指引製作,但內容呈現還是由公司蒐集資訊加以發揮,惟公司須先設定讀者對象,並明確表達公司的目標,像法國某公司曾在報告書印上:「We said, We have, We will(過去我們說過,現在我們做到,未來我們將會做)」,訴求就很簡單且有力。

如同會計師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針對財務報表出具查核報告書,現在的企業報告書也有類似的認證程序。中鼎工程2007年CSR社會責任報告書就是經由英國標準協會(BSI Taiwan)依AA1000(AccountAbility 1000)國際查證標準,作出獨立查證聲明書;而日前友達也宣布其2007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亦通過瑞士通用驗證集團(SGS Taiwan)查證,符合AA1000標準。

Corporate Register.com調查(The CSR Assurance Statement Report)也指出,從1992年第一份非財務績效報告認證書出爐,1997至2007年間,每年認證平均成長20%,光2007年全球就有650份認證報告書,而百大企業更是帶頭作起。目前我國似尚無專門提供認證的單位,但以這樣的趨勢來看,不少已投入企業永續的業者,未來肯定將尋求外部公正第三者依國際查驗標準予以認證,以確保報告書的品質。提供認證業務或可能將是下一波綠色商機。

日韓表現積極 台灣仍需努力!

歐美興起企業報告書的起步較早,而亞洲的話,黃正忠認為,日本企業目前做得最好,報告書數量已達千家以上。其實可以仔細觀察,傳統日本的社會制度,企業並不容易接受社會責任等議題,而且日本已持續多年處於經濟不景氣之中,但從排斥到接受,又到積極主動,日本企業態度轉變過程竟十分短,因為他們已體認到,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SR)將會帶來商機,它是明日市場營運能獲認同的護身符。而且很明顯的是,日本企業推動CSR最多的地方,卻是在反日情節最重的中國大陸,單看這點決心就不容小覷。

再來,他認為,韓國是第二個重視企業報告書的國家,韓國人的民族性加上去年甫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韓國人)的力推下,未來可想像韓國企業將積極支持企業永續、推動報告書揭露等議題。

最後,反觀台灣,非財務績效報告書不是強制性,製作風氣尚不普及,可以看到有的企業是二年做一次,而非每年,有的雖然有製作但擔心競爭力問題,則不對外公布,也有的只做一次就沒下文。並且,台灣企業在報告書表達上,感覺上多以建立企業形象為目的的文字敍述,是否對企業永續發展具有影響力,對閱讀者來說,還未能有讓人驚豔的效益展現。也是因為如此,黃正忠也提到,台灣企業目前實際發行報告書的數量,尚無法作完整統計,永續發展協會已盡力在集結國內報告書資料庫,也慶幸得知至少已有五十家企業警覺且自發性發行報告書,台灣企業仍要繼續加油!

沒有留言: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

Files of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