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60年》發佈

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60年

日前,新華社《高管資訊》編輯部在京發佈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60年》報告,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數位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共有582家企業發佈社會責任報告,比2006年的32家增長了17倍。不少企業還建立了社會責任部門,完善了全面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近兩年來,由於諸如食品品質安全問題、礦工生產安全問題、環境保護問題、以及企業慈善捐贈事件等各類與企業社會責任有關的問題不斷出現,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企業財務報告一起,成為每個企業年末做總結的“必修課”,企業CSR報告的發佈也日益受到投資者、媒體、社會公眾的關注。調查顯示,72%的消費者在購買消費品時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65%的投資者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必然的選擇。

慈善、公益,一個都不能少

我國自古就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良好風尚。慈善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墨子的“兼愛”、道家的“積德”、佛教的“慈悲”、“憐憫”、“佈施”,都是慈善意識的體現。中國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表示,一個成功的企業必定是一個具有公民意識和人文關懷的企業,作為企業公民,必須把握好企業與社會的共生關係。一方面,企業通過努力推動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企業也受益於良好社會氛圍。慈善是企業與社會和諧共生的一種方式,是對企業經濟角色的一種補充與平衡。相比作為市場經濟的自利主義傾向,慈善弘揚的是利他主義,扶持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企業和公民的慈善意識已經得到加強。此間,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盧德之博士表示,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從建國到現在60多年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慈善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中國人的慈善意識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應該說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慈善、公益”也成為各個企業CSR報告的重要內容。縱觀各家企業發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慈善、公益”都是各家企業CSR報告中濃墨重彩的部分,這也正好與社會公眾在看待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時,所關注的部分相一致。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環保等諸多慈善與公益專案中,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的身影,也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企業的參與,越來越多的需要幫助的群體因此得到了幫助,生活也因此發生了質的變化。

行業特色社會責任受關注

與慈善、公益等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相比,一個企業她所屬的行業、她所具備的能力優勢、以及她能發揮所長為社會創造出獨特的、別的企業所不能帶來的價值方面的社會責任,也日益受到企業、媒體、公眾的關注。應該說這種每家企業所特有的社會責任,才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根本,獨特的價值帶來獨特的責任、也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從而能更好地做慈善、做公益,更好地履行其他社會責任。

一位長期從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的業內人士表示,一個企業就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她所處的行業、她對社會的健康發展所具有的功能,是其所獨有的。也正是由於有了各種不同的行業、各類不同的企業,我們的社會功能才變得多樣,公眾的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以及各種精神需求才得到了滿足,我們的物質豐富了、文化也豐富了。企業的行業特色社會責任也慢慢地開始出現在企業CSR報告中,也成為每家企業CSR報告中的亮點部分。對企業行業特色社會責任的總結報告,也有利於企業正確認識其社會價值定位、經濟價值定位,我們的企業能夠給社會帶來什麼、給公眾帶來什麼,從而更好地指導企業今後的發展。

2006年6月23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公開發佈中國銀行業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2007年7月12日,中凱集團在京發佈中國房地產業第一份面向全社會公開發佈的企業公民報告《2006中凱集團企業公民報告》;2008年4月14日,武漢鋼鐵集團首次向社會公開發佈《社會責任報告》,這是我國鋼鐵企業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越來越多的行業裏出現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中國期刊企業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時尚傳媒集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1993-2009)》又填補了一個行業裏沒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空白。透過這份報告,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作為一家媒體企業她所具有的獨特的社會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喻國明就表示,媒體企業不同於一般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它包含了媒體和企業的雙重屬性。作為企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責任便是,作為一個經濟單位正常地發揮功能和正常地運營: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益,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相當的工資、必要的培訓和福利,為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等。而作為媒體,它的社會責任就必須側重在對文化的影響和對社會道德的積極引領上,包括謀求對社會有利的長遠目標所承擔的責任。時尚作為這樣一個媒體企業,在以上兩方面的社會責任中都做出了成績。時尚的CSR報告全面、翔實、客觀、真誠,很好地表達了一個有時尚特色和媒體特色的企業的社會責任觀。

來源:2010-02-24 網易公益頻道(摘錄)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60年》報告全文



過去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在摸索中前行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企辦社會”

  改革開放轉型期的企業社會責任缺失

  現階段企業社會責任的逐漸推進

現在篇: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

  義務觀?權利觀?戰略觀?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與時代共發展

  危機中企業困難重重 負責任企業意義凸顯

  中小企業責任缺失 政府扶持應先行

  國有企業為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做出表率

未來篇:後危機時代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關鍵字

  關鍵字一:責任投資

  關鍵字二:中國標準

  關鍵字三:低碳經濟

  關鍵字四:民營企業

後記





新華社經濟資訊編輯部主任
新華社《高管資訊》編委會主任 焦然

企業社會責任,已日益成為社會熱點。

儘管這一推動企業發展、社會進步的概念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最早產生的,但從產生之初,它卻被烙上了資本主義的印記,可以看作資本主義對社會矛盾自我調節的產物。那個時候,西方資本主義企業一邊殘酷壓榨著社會公眾,另一邊用履行或承擔社會責任掩蓋著他們的剝削事實。

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我國近代企業產生得較晚,而且是在侵華資本主義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自然得不到大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當然無從談起。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為我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希望。經過前30年的摸索,直到改革開放,我國真正進入經濟建設時期後,企業才得到迅猛發展。當然,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開始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的時候,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由於社會責任缺失而引起的社會問題漸漸浮出水面。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無法忘記因“毒奶粉”而致病的嬰兒那刺耳的啼哭、無法忘記遇難礦工家屬那悲痛欲絕的身影、無法忘記……,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道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08年11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企業應該樹立全球責任觀念,自覺將社會責任納入經營戰略,遵守所在國法律和國際通行的商業習慣,完善經營模式,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這是在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高層領導人首次正式闡述中國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立場,以及企業社會責任與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關係。

正因如此,我們肩頭的責任更為重大。

新華社《高管資訊》編輯部從今年5月開始,組織了若干地區的企業社會責任現狀和問題調研,為黨中央提供專題報告,研究、編撰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60年》報告以及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大事記。同時,四場“高管論壇: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分別在廣西南寧、浙江杭州、湖北武漢和黑龍江哈爾濱成功召開,在各地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我們主辦這一系列研討會正是因為,呼籲全社會的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同時,為企業社會責任鼓與呼,為企業社會責任在新形勢下深入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也是我們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和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

我們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主體雖然是企業,但僅僅依靠企業自身還是遠遠不夠的。政府、企業、媒體和研究機構,都是企業社會責任深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要使企業自覺、規範、有效地履行社會責任,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和研究機構四方的積極聯動。

首先,政府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監管,提升企業的責任意識。

各級政府要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體系對企業進行引導,使其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擁護党的領導,價值觀合乎時代的要求。引導企業愛党愛國愛民,自覺自願地承擔責任、履行責任。同時,也要對企業的行為進行必要的教育和監管,要讓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理解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自身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幫助各類企業牢固樹立社會責任的理念,在創造利潤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了社會責任的履行。在時機成熟時,政府還應當幫助企業建立社會責任的管理體系,使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

第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彰顯其應對危機的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企業知難而進勇擔責任,方才彰顯其信心所在。

在危機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發展來說並非只是一種消極的負擔,把握和利用好企業社會責任,完全可以危中尋機、轉危為機。我們在各地調研瞭解到,企業之所以優秀在於與員工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共謀發展,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危機的不利影響。“一個負有責任的企業應將自身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緊緊聯繫在一起”、“在危機時刻,穩定就業是企業最緊迫的社會責任”等等這些早已成為了它們的共識。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危機過去後,這些企業也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第三,媒體做宣傳、樹典型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媒體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是要讓社會各界都來關注企業社會責任,使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深入人心”,“我們的宣傳報導要注意樹立典型,以榜樣作用推動各方力量參與其中,營造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良好氛圍,使企業在一個積極的輿論環境中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有利於企業發展。”這是我們在調研中與多位媒體同仁達成的共識。

媒體的重要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日常宣傳上,在目前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階段,更需要媒體在多方面的廣泛介入,與政府一道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本次由《高管信息》編輯部主辦的“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企業社會責任”系列研討會就是一次新形勢下媒體參與企業社會責任深度報導和研究、加強多方互動的有益嘗試。新華社憑藉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豐富的報導方式和傳播管道,為促進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出了主流的聲音。

最後,研究機構為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援和理論保證。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來自西方,因此其理論體系和框架也比較適用於西方的價值觀。在長期的實踐中,這套理論體系已經顯示出了與中國國情的不適應性。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在中國加入WTO後,西方國家又以其主導並提出的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體系為我國設置了一系列貿易壁壘,使我們受到了一定的損失。究竟是被動地接受這種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還是主動地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標準,應當成為今後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而研究機構更應當利用其強大的理論研究能力,為我國早日提出、制訂並頒佈這樣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體系做出努力。就目前來看,我們的研究機構應當著力做好有關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組織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經驗的交流學習、編寫優秀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專著和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提供諮詢服務等。

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這次金融危機卻對我國經濟社會和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當前,危機的最壞時候已經過去,我們將由此步入“後危機時代”。在金融危機爆發的當下,我們強調企業要比平時更為關注社會責任的承擔;在“後危機時代”的未來,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又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方面呢?

期望這份報告會給出答案。

過去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在摸索中前行

在這一篇裏,我們想從歷史的角度,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從1949年建國以來的發展畫出一張清晰的脈絡圖。然而短時間內翻看大量歷史典籍談何容易,找到合適的採訪物件也是非常困難。於是,我們的調研小組以尋找時間節點和具體事件為突破口(具體請見附在文後的《1949—2008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大事記》),廣泛參考了既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盡力嘗試進行總結。

大體說來,1949年以來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企辦社會”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絕對命脈。時代背景和經濟體制決定了這些由國家擁有、經營和控制的生產經營單位承擔的是一種被稱之為“國企辦社會”的社會責任模式。復旦大學企業管理系主任蘇勇認為,這個時期企業社會責任的最大特點就是企業完全按照政府的號召來做相關工作,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也可以說是盡到了一定的社會責任。

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對職工和職工家屬的一切生活進行安排,企業除了完成生產任務外,更是一個設備齊全、功能齊全的小社會,許多現在看來應當由政府和專業保險機構提供的社會保障體系,卻通過企業提供福利待遇的方式建立起來。在這個“小社會”中,有學校、醫院、商店、托兒所、公安等各種機構,為職工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攬子社會福利。據統計,國有企業所辦的“小社會”在中國城鎮中所擁有的學校以及醫院病床數一度占到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
因為國企能夠為國家帶來就業崗位,並且保證了職工的福利,所以在當時看來,這種“國企辦社會”至少具有保持穩定充分就業和保障員工權益的作用,而這一點甚至是在現在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內容之一。從這個階段發生的歷史事件來看,也基本是關於職工勞動保護和工資制度的各項政策的出臺(具體參見大事記)。

然而,“國企辦社會”與企業社會責任還是存在著本質的區別。蘇勇等專家認為,在“國企辦社會”模式下,企業所承擔的責任只是職工的福利,還沒有拓展到例如對資源合理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在這些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發展起來的國有企業,一方面承擔了大量的本就屬於政府或社會的責任;另一方面,對企業應當負擔的其他方面的社會責任卻沒有很好地負擔起來,經常出現侵吞資產、污染破壞環境等現象。

因此,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企辦社會”,表像上是積極推行社會責任,但從現代意義上的社會責任看則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否定。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是別無選擇、必須承擔的,甚至是要在不計盈虧的狀況下進行的。所以說,當時的“國企”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責任承擔主體。

改革開放轉型期的企業社會責任缺失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新世紀,我國開始改革開放,並由此帶動了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在社會轉型期間,企業與社會的關係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隨著民營企業這個新生力量的迅速崛起,原本一統天下的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一道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主體。由此,企業社會責任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專家認為,這段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但多數企業利益至上,加之各項經濟制度不完善,規範企業行為的法律規範也基本處於空白,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在這一階段,國有企業進行了改革,即促使企業的國有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分離。1986年12月5日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中提出,要推行多種形式的經營承包責任制,給經營者以充分的經營自主權。1987年國有大中型企業普遍推行了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1992年7月國務院公佈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條例》根據政企分離的思路明確了企業經營權、企業自負盈虧責任、企業和政府的關係、企業和政府的法律責任等問題。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把現代企業制度概括為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企業制度,要求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同時通過調整經濟佈局,把原來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改變為主導地位,改變國有企業範圍過寬、數量過多、比重過大的局面。

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改革的目的正是強化其經濟責任,從而改變過去“國企辦社會”的責任模式。在這次改革中,國有企業被賦予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穩定社會的重要責任。相關專家認為,在經濟建設中,國有企業支撐了全國經濟的發展,保證了能源、原材料的供給,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為當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在這次改革後,直到現在,國有企業仍然承擔著中央確定的重大任務,支援了我國經濟社會的順利發展,在保障供給、繁榮市場、調節分配、穩定社會等各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同時,也有專家指出,由於改革初期國企法人治理結構的缺位元,導致了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作為企業的實際控制者,採取各種手段從企業中謀取自身利益的行為,導致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損害。表現在企業發生逃稅、做假賬、侵吞國有資產等行為,國有企業效益下滑,眾多企業無法正常運營、大量職工下崗失業;同時,企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仍然沒有得到根治。

而對民營企業來說,情況則更不容樂觀。與國有企業不同,民營企業正是這一社會轉型期的產物。由於這個時期的民營企業無法與國企享有同等的原材料、稅收、市場准入等方面待遇,它們考慮更多的是生存,即追逐利潤。

有專家表示,在民營企業單純的利益驅動下,企業社會責任自然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企業奉行利潤最大化觀念,千方百計降低經營成本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實現企業的最大限度的盈利是企業唯一目標。民營企業中生產假冒偽劣商品、偷稅漏稅、克扣員工工資、重大安全事故等事件頻頻發生。

分析這一階段發生的歷史事件,可以發現更多的生產規則和社會立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品質法》《自然資源法》《環境保護法》《社會保障法》《公益事業捐贈法》以及其他一些規範企業行為的法律法規等開始頒佈(具體參見大事記)。儘管沒有將其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範疇,但至少證明了,這些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日益引起當前政府和社會各方的關注。

現階段企業社會責任的逐漸推進

進入21世紀中國加入WTO至今的第三階段可以稱作企業社會的逐漸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展開,企業社會責任思想也在我國逐步發展起來。

首先,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造就了我國一批成熟的、有競爭力的企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研究所副所長張峻峰認為,國內市場的開放,使內資企業在和外資企業的競爭與合作中,逐步接受和採納了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許多企業對待員工逐漸採取了一些“人本管理”的方法。而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化,相關政策法規大量出臺,企業也開始遵守政府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同時,群眾呼聲的不斷高漲,也促使社會各屆人士從現狀中覺醒,開始關注企業社會責任。

另一方面,在與國外企業的業務往來中,中國企業也確實因為社會責任問題吃了虧。據張峻峰介紹,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出口加工企業大國,中國的勞工問題最先被國際社會關注。據統計,從1997年到2004年7月,先後有8000多家中國企業接受過跨國公司關於其社會責任的調查審核,審核的地域範圍和行業範圍目前正在迅速擴大。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200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引導企業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的戰略要求,表明當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己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

企業發佈社會責任報告可以看作是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進步的重要衡量依據。據不完全統計,從1949年建國至2005年底,國內發佈類似於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僅有5家,分別是寶鋼集團、海爾集團、中國石油、江西移動和浙江移動。

2006年3月,國家電網發佈了國內企業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一經推出,就受到了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在企業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溫家寶總理對這份報告做出了重要批示:這件事辦得好,企業要向社會負責,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而這份報告,也就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義。
同年,多家企業也紛紛推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06年全年發佈的報告數量達到18份,2007年又進一步達到83份。最新的資料顯示,2009年中國企業發佈的各類社會責任報告達582份,是2008年169份的3.44倍,進一步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發佈主體主要是國有企業,但2007年2月1日西子聯合發佈了中國民營企業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此後,神龍汽車、剛泰集團等一批民營企業也開始發佈社會責任報告,在民營企業群體中體現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2008年,國資委發佈了當年的一號檔《關於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全文共三大部分二十條,提出和明確了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有力地促進了各家中央企業提升履行社會責任的工作水準。

此外,這一階段我國各類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論壇或研討會也大量舉辦和召開(具體參見大事記),說明已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將企業社會責任放置到一個重要的位置。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歷史較短,但由於企業的自身努力和政府的積極推動,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卻非常迅速。

從此,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也迅速成為社會熱點,而從政府、企業到媒體、研究機構的廣泛介入,也把企業社會責任推到了新的高度,適於企業社會責任生存和發展的良好氛圍逐漸形成。

現在篇: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

本報告書寫的過程,正值金融危機在全球肆虐。美國一些不顧商業道德、不負社會責任的金融機構釀成的次貸危機迅速升級為金融危機,繼而又惡化為經濟危機,隨著全球化逐漸傳導到世界各國,我國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

在金融危機及經濟下行的形勢下,我國企業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壓力,部分企業甚至退出了商業舞臺。危機中,有些企業採取了裁員、降薪、縮減招聘計畫、削減公益經費等措施應對,甚至有個別企業以偷工減料、以假亂真等手段作為“過冬”之策,一些品質問題、社會問題時有發生。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才剛獲得的良好開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也促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堅守社會責任,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義務觀?權利觀?戰略觀?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與時代共發展

從整體來看,隨著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和各類型企業的發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逐漸提高,大多數企業逐漸開始自覺自願地履行社會責任。這種社會責任的一個集中體現就是,各類企業以各種方式參與到當地的重大專案建設中來。在採訪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這些企業首先是將其生產經營任務放置於當地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發展中,而企業的盈利則是第二位的了。

對此,浙江大學政府與企業研究所所長蔡甯表示,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自改革開放後逐漸加深和提高,例如近年來浙江企業的慈善捐款逐年增加,反映出企業越來越主動地回饋社會。此外,對於一些突發事件像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等的後期救援,除了政府的努力,還有許多浙江企業也主動伸出了援手。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目前我國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概念和理論還是不甚清晰,基本還處於相對初級的階段,其履行社會責任也主要體現在一些相對單一的行為中。“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一項義務更應當是一種權利。”廣西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梁運文說,“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目前更多的是一種義務觀,我們應當通過社會制度安排將企業社會責任引導到權利觀上,即承擔和履行責任是企業的權利,這種權利能夠為企業帶來正面的影響。”

黑龍江省社科院副院長張新穎則認為,從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企業社會責任是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戰略選擇。之所以將其上升到戰略的高度,是因為現在許多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都是因事即時反應型的。如進行公益性捐助、自然災害中的資助、貧困人員的救助等。這種類型的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有了對社會的責任心,應當說是社會和企業進步的表現,不僅給社會解決了當下的一些困難,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定好處,但這種持續優勢通常很難持久。

張新穎表示,戰略型社會責任在於實現企業發展和社會利益的雙贏。如我國在全球範圍內宣導節能環保的同時,一些國內汽車企業為了環保開始推出新能源車型;一些企業的創新行為中,與高校進行的科研方面的合作,制訂人才培養計畫,解決就業問題等。戰略型社會責任對於企業的作用不像即時反應型社會責任那樣立竿見影,但會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長久和重要的影響。
因此,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並不單純是企業自身的發展,而是可以融入到國家提出的開展節能減排、企業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去。從這一點來看,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之於企業、之於國家、之於社會都具有重大意義。

危機中企業困難重重 負責任企業意義凸顯

迅速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使外貿及出口加工企業在危機中“首當其衝”。資料顯示,從2008年8月開始,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出現回落,12月甚至出現單月進出口總值負增長,今年1—5月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7.3%,同時,廣西最大的對外貿易夥伴東盟也出現經濟衰退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現象。

而浙江省工商聯的調查顯示,浙江企業在金融危機中面臨的經營風險明顯加大,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行業海外訂單數急劇下降(紡織業海外各類訂單同比下降達到50%),買家違約事件頻發;二是資金回收困難,利潤更加微薄,部分外商付費時能拖則拖,最終成交價格一壓再壓;三是融資困難,企業資金鏈處於緊繃狀態。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8年底至2009年3月中旬,美國、歐盟等10多個經濟體針對中國商品的貿易壁壘多達25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外向型企業的經營困難。同時,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大量民營中小企業面臨的停產、倒閉風險增高,生存形勢岌岌可危。
在此不利條件下,當前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確實面臨著較大壓力,由於部分出口企業以及中小經營狀況短期內難有根本好轉,一定程度上的裁員、減薪、縮減招聘計畫等壓縮運營成本的現象難以完全避免。而這對農民工的就業影響尤為嚴重。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所長蔣升湧介紹,金融危機導致廣西大量農民工失業,嚴重時僅靠近廣東的欽州和玉林地區就有50%以上的農民工返鄉。

一些大型國企同樣在危機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據廣西水利電業集團公司副總裁王獻斌介紹,從2008年8月以來,廣西水利電業供電營業區內有250多家企業停產,用電總裝機超過100萬千瓦,10—12月份集團的供電量分別下降10%、14%、16%,2009年第一季度供電量同比下降了6.6%,第一季度全集團虧損超過2億元。“金融危機的影響,使我們承擔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力量有所削弱。”王獻斌說。

責任的缺失將會帶來社會問題,在企業漸漸忽視員工社會保障,很少考慮環境保護,提供不合格的服務產品或虛假資訊,缺乏對公益事業奉獻的精神,缺少誠信和公平競爭意識時,類似“三鹿毒奶粉”“煤礦瓦斯爆炸”“個人資訊洩露”等事件自然就出現在社會公眾的面前。

在困難面前,企業社會責任究竟應該擺到何種位置?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金德水指出,履行社會責任是順應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潮流、塑造企業良好形象、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企業外部約束機制、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因此,企業社會責任絕不是一項短期行為而應該是長久戰略,絕不是困難形勢下的包袱而恰恰是走出危機的重要抓手。

儘管形勢嚴峻,但社會和公眾對企業的要求不會弱化,而企業自身也不應當弱化社會責任的履行和承擔。“每一個企業都要懂得,職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危機面前、困難時刻,留住職工就留住了生產力,就留住了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本;危機面前、困難時候,不裁員、少裁員,才是對社會、對職工最大的負責。”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指出,“在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迅速蔓延的背景下,企業的抗擊能力關係著職工的生活;同樣,職工情緒的穩定與否也直接影響企業的運行。一個能在危機中勇於承擔責任的企業,才是為社會所認可的企業。”

湖北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梅學書認為,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對我國企業道德素質和企業文化的一次重大檢驗,要求企業承擔更全面的社會責任。此次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了我國外需不振、企業生產不旺、社會失業率升高等問題。企業只有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積極與各方合作,形成抵禦金融危機的有效合力,才能儘快走出低谷。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陸致瑛表示,如果全世界的企業都來扶持社會責任,拯救的將不僅僅是這一次金融危機,從長遠看更是在拯救人類。有遠見的企業和企業家應該把社會責任放在企業戰略的框架之中。

我們在調研中欣喜地瞭解到,仍然有一些企業以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所有遭遇“寒冬”的企業樹立了榜樣。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以下簡稱湖北聯通)在危機之初即確立了“大力發展3G業務、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指導思想,計畫在2年內將湖北縣級以上城區和重點旅遊景區的3G網路覆蓋達到100%。湖北聯通副總經理劉成可向我們表示,湖北聯通還與湖北省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框架協定,未來五年將在湖北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145億元,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金融危機下“保增長、保穩定”的目標做出貢獻。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柴)從2000年至今,連續8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2008年實現收入209億元。2009年1—5月,在行業處於負增長的情況下,玉柴累計實現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3.3%,已完成全年21億元目標的52%。在被問到玉柴為何能夠保持這樣的高增長時,集團總裁古堂生表示,只有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才能實現企業平穩渡過危機,才能推動企業自身長期可持續發展。據瞭解,玉柴以綠色發展、和諧共贏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為引領,在強化企業管理、做好產品服務,加強科技創新、調整市場結構,緊密聯繫、扶持上下游企業和加大力量研發綠色動力等方面做足功課,形成了一整套以企業社會責任抵禦危機的有效措施。

這樣的榜樣當然不僅僅出現在國企中!

浙江海亮集團(以下簡稱海亮)是一家生產合金銅管的民營企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它們提出了“科技,品牌,社會責任三駕馬車齊驅”的企業理念。在金融危機已經對眾多外向型企業造成嚴重衝擊的時候,海亮不但不裁員、不降薪,而且向員工提前足額發放年終獎金,以及投資2000萬元興建了一座嶄新的職工療養院。海亮在危機中善待員工的行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不少企業招工困難、員工流失的情況下,海亮的職工隊伍穩定程度令很多同行羡慕不已。海外客戶在實地參觀了海亮明亮整潔、設施齊全的員工社區後,也更加堅定了與海亮持續合作的信心,在金融危機下訂單不減反增。海亮集團工會主席馮金良表示,海亮有三個上帝:客戶,供應商和員工,只有把上帝保護好,企業才能有長遠發展;與個別“說的比做的好”的企業不同,海亮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原則是少說多做。

中小企業責任缺失 政府扶持應先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地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6月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量的99.8%,其中,經工商部門註冊的中小企業數量為460萬戶,個體經營戶3800多萬戶。中小企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稅收和進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別占到全國的60%、53%和68%左右。同時,中小企業提供了約75%的城鎮就業崗位,80%的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在中小企業實現了再就業。而且,我國66%的發明專利、82%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作為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中小企業由於規模較小,往往又是市場競爭的困難群體。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由於國際市場大幅萎縮和融資更加困難,中小企業面臨停產、倒閉的風險很高,試問連生存下去都無法保證,又何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中小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相對模糊,或是根本不知道何為企業社會責任。

因此,我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群體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盲點和難點,責任缺失也帶來一些相應的問題: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缺乏誠信、破壞生態環境……

“要使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有所加強,首先應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解其生存的後顧之憂。這種政策扶持,不僅是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更有力推動了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梁鈺光認為,“只有解決了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後顧之憂,它們才有餘力履行社會責任,同時,才能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回饋政府、回饋社會。”

針對這些問題,中央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國家出臺了21項扶持中小企業的主要政策,涉及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內容涉及財政支援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等諸多方面。尤為引人注意的是,自2008年11月5日後的一個多月裏,中央各項政策密集出臺,占到了當年全部政策的三分之一強。這不僅反映了我國政府對金融危機可能帶來嚴重影響的清醒認識,更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在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據梁鈺光介紹,目前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桂發[2004]16號)》、《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決定(桂發[2005]1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桂政發[2007]17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做好我區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09]23號)》、《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桂工商發[2009]28號)》等。
從中央到地方,這些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扶持,但總的來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尚有不少,生產經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據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今年一季度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經營狀況指數分別比2008年四季度下降了4.75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且均跌至2001年以來的最低點。另據有關部門統計,至2008年末,歇業、停產、倒閉的中小企業占到總數的7.5%,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不利影響。

因此,我們呼籲,今後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從而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

國有企業為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做出表率

在中國社科院今年10月18日發佈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09》中提到,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整體水準較低,相對來說,中央企業表現更好,其次為國有金融企業,而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則表現較差。

作為國家經濟的骨幹和支柱,國有企業在支撐、引導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國家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國有企業成為抵禦社會政治風險的重要保證,是黨執政的重要經濟基礎,承擔著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甯在“2009國有經濟發展論壇”上指出,金融危機面前國有企業未出現大問題,未引發大規模減薪下崗,是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穩定器”。

這一點在我們的調研中得到了映證。

作為一家大型國有骨幹企業,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浙江分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電信)在“以履行責任促進企業與社會和諧成長”理念的指引下,從多個方面採取措施,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首先是穩定內部職工隊伍,即一不通過裁員的方式進行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不給社會增加負擔;二是將有限人工成本向低崗一線員工傾斜,並加大對困難員工的幫扶力度。除此之外,浙江電信還通過“號碼百事通自強號”專案不斷吸納殘疾人就業,並計畫在2010年將該計畫吸納人數擴大到200名左右。

浙江電信總經理張新建認為,企業不是賺錢的機器,創造利潤是一種價值,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做優秀企業公民,是更重要的價值創造。浙江電信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進一步認識到,農村資訊化發展是應對危機、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因此將調整投資預算並爭取獲得政府支援,年內將農村寬頻普及率提升2個百分點、達到11.4%。“農村資訊化建設預計可帶動浙江省GDP增長約100億元,增加就業機會40多萬個。”張新建說。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慶石化公司(以下簡稱大慶石化)總經理楊繼鋼表示,國有企業首先應通過生產經營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受金融危機影響,在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掛的不利形勢下,大慶石化不但沒有停產減產,反而開足馬力,全力保產,努力確保國家油品持續穩定供給。雖然為此承擔了120多億元的虧損,但保障國家能源供給、支援經濟社會發展,是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義務,也是國有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

楊繼鋼認為,國有企業在做好生產經營的同時,還應當積極謀求企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並最終將企業發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員工、回報社會。儘管在這次危機過程中創效壓力很大,大慶石化公司仍將環保工作視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大事,以苛刻的內控指標保證節能減排效果,以量化資料控制排汙總量標準,以創新攻關提升環保水準,建成投用了污水回用等環保裝置,將總排出口COD降到比國家標準還嚴格的60毫克/升,實現了產量規模提升、污染物排放下降。特別是在乙烯改擴建等涉及當地社區發展的戰略性決策上,主動徵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共同制訂發展規劃,促進了社區關係的和諧,形成了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

在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行業造成嚴重困難的情況下,湖北省郵政公司(以下簡稱湖北郵政)把服務中小企業和新農村建設作為危機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突破口,不僅建立了郵政在鄉鎮的品牌,也履行了社會責任,實現了企業價值。公司副總經理孫其明說,湖北郵政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現代郵政服務,還為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提供小額質押貸款、小額信貸等資金融通服務。2006年以來,湖北郵政共為湖北千餘家中小企業發放質押貸款、小額信貸20億元。2000年以來,湖北郵政累計建設“三農”服務站7000余個,成為湖北眾多“三農”服務體系中網點最多、網路最健全、覆蓋面最廣的企業之一。

我們在調研中瞭解到,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務集團)儘管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受到較大影響,但仍然義無反顧、傾盡全力投身到北部灣港口建設中。港務集團副總經理張建輝認為,在新形勢下、尤其在危機中做好港口業務,為北部灣經濟區的建設降低物流成本,就是對國家和社會最大的責任,履行這一責任不僅澤及後人,更能以國有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帶動更多的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來。

在欽州保稅港區吹填建設工地我們看到,儘管正下著飄潑大雨,但一台又一台的工程機械正如火如荼地穿梭忙碌著。“加快工程進度,早日將北部灣經濟區的熱土建設起來,克服當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拉動廣西經濟增長,正是國有企業以其特定的方式履行社會責任。”欽州市副市長兼市委宣傳部長徐貴說。

可以說,當前的金融危機是一次波及面廣、影響巨大的突發事件,而國有企業正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可靠力量和抵禦社會風險的重要保證。“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危機中的國有企業起到了‘社會穩壓器’的作用。”梁運文說,“不僅是金融危機,當每一次危機襲來,國有企業都應當是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的主體”。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廣西各國有企業第一時間回應政府號召,心系災區、積極行動。廣西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採取措施保障發電存煤量,全負荷進行發電生產,保證抗災救災期間的供電需要;廣西機場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緊急增派人員、調派車輛、投放應急物資、搶修設備、搶運物資;中國電信廣西公司派出小分隊前往重災區黑水縣火線搶修通訊線路,為災區的應急通訊提供了有力保障……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各國有企業為災區捐款人民幣23,226,653.42元、港幣4,200.00元,捐物總價值3,487,100.00元人民幣。可以說,正是國有企業的努力付出,使得我們平穩地渡過了每一次危機。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2008年國資委發佈的一號檔《關於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使得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現階段來看,國有企業無論從社會責任的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應當為我國各類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做出表率。通過國有企業的標杆作用,帶動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共同承擔和履行責任,不僅能夠促成整個企業群體的共同進步,更能在危機來襲的關鍵時刻形成合力、產生動力、創造奇跡。

未來篇:後危機時代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關鍵字

這次的金融危機正在逐漸走出我們的視野,“後危機時代”又成為了當前的熱點辭彙。在即將到來的“後危機時代”,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究竟何去何從?本報告精選了四大關鍵字,通過對這四個關鍵字的解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有著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來。

關鍵字一:責任投資

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社會責任的投資理念已經發展起來,而在我國企業界,這一概念還是知之較少。作為後危機時代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一大關鍵字,本報告要告訴大家的是,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更能為企業帶來豐厚回報。

社會責任引領企業投資新理念

社會責任投資是一種將融資目的和社會、環境以及倫理問題相統一的融資模式,任何與社會責任相關的投資都可以被看作是社會責任投資。

社會責任投資是近年在全球發展較快的一種新型投資產品。這種投資揭示了,投資者不應該僅僅對傳統的金錢回報感興趣,還應考慮到社會公義、經濟發展、世界和平與環境保護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過程中會通過投資者結合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健康的關心,再加上傳統財務的考慮,使得經濟和社會都能受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今年8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公司正式對外發佈了上證社會責任指數。據瞭解,該指數是由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表現較好的100只滬市股票組成樣本股構成的。統計顯示,2008年度上證社會責任指數平均每股社會貢獻值2.42元,平均每股收益為0.69元,均遠高於滬市平均水準,較好地體現了社會責任的主題特徵。分析人士認為,推出上證社會責任指數的目的正是為了促進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標的並推廣社會責任投資理念。

目前,全球最大的社會責任投資市場在美國,其次是英國、荷蘭及瑞典。其中美國及英國的社會責任投資總資產規模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成長,在全世界基金管理界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投資力量。而在我國,僅有興業銀行發行的興業社會責任投資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幾個產品。可以說,我國的社會責任投資仍處於起步階段。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認為,投資始終是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他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社會責任的投資問題。首先,企業社會責任越強,就越能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因為企業在盡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一定會注意怎麼搞好員工關係、社區關係,最後能夠使得股東利益最大化。其次,在履行社會責任時,企業可能會捐出一些錢,但由此企業跟社區的關係搞好了,企業內部的職工更凝聚了,這樣就能帶來更多的非貨幣收入,這也是一種回報。最後,認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都會樹立起良好的信譽,從而大大增加了自己的無形資產。企業的品牌和名字、企業在社會上的良好聲譽等,都是企業無形資產的組成部分。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我國企業及金融機構在未來發展中應注重社會責任投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引導產業發展中有重要的資金導向作用。

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認為,商業銀行應為社會責任投資與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援。商業銀行在利用信貸杠杆約束污染企業壯大、幫助污染企業治汙等方面可發揮優勢作用;伴隨著銀行業的開放,國內銀行同外資銀行的競爭不僅包括技術產品,更會上升到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商業倫理道德方面的競爭。商業銀行較好地踐行社會責任不僅可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形象信譽、增強利潤和競爭力,而且還能實現經濟與環境共贏發展。

他還認為,商業銀行踐行社會責任投資可以更好地平衡短期利潤損失與長期整體收益,在業務經營的過程中通過具體管理流程和經營手段來貫徹這一戰略,在客戶和專案選擇上通過市場化的管理模式綜合經濟和社會效益。李伏安表示,在微觀層面上,應由銀行主導最後的投資取向,而不是政府和監管機構。只有市場經濟和社會責任的充分結合,協調統一才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

民企呼喚責任投資 外部環境亟待優化

社會責任投資這一新概念的出現,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在於,其將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和實踐產生重要的影響。

如本報告前文所述,我國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目前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專家認為,從民營企業的外部對其進行社會責任投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社會責任投資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型民營企業自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中小民營企業走出融資難的瓶頸。

對於大型民營企業來說,進行社會責任投資的目的在於鼓勵、引導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專家表示,大型民營企業在行業內大多屬於龍頭企業,企業家精神或企業文化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而社會也在時刻關注和監督著這些企業的發展。如果企業行為違背了社會發展目標,勢必會影響企業的發展,使企業走向衰退,“三鹿毒奶粉事件”便是其中的最好例證。社會責任投資者可以採取投資組合篩選的方式對大型民營企業進行投資,選出那些在同行業中有良好社會責任表現的企業作為投資對象。

而對於中小民營企業來說,進行社會責任投資的更大意義在於改善它們在市場經濟中相對弱勢的地位,探索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之道。專家提出,社會責任投資者可以參股的方式對中小民營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也可以對其發放貸款進行債權投資。對那些社會效益明顯的企業和專案尤其需要關注,如城鎮下崗職工或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創立的小型企業、吸納下崗職工的小企業、社區的商業性養老機構、私人診所等等。專家建議,我國的公益性基金應該對中小企業進行社會責任投資,這樣不僅可以拓寬我國公益性基金的投資管道,而且有利於提高其財務透明度,同時也創新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管道。

對此,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秘書長李克平也認為,社保基金在參與社會責任投資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社保基金投資關注的收益不僅是個別品種的財務收益,而應是整個社會福利效應的提高。

將社會責任投資這一理念引向民營企業,對我國的企業界、金融業乃至資本市場都具有非凡的意義。然而要想獲得更好的實踐,還必須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做支撐。

政府應當積極推動。目前,社會責任投資的概念在我國還沒有較高的認知度,公眾對這種投資理念還比較陌生。針對這一現狀,專家建議,對企業、公眾、機構投資者等進行社會責任投資知識培訓;通過座談會、研討會等方式組織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探討如何推進社會責任投資的發展;為金融機構制定相關“綠色信貸”政策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媒體的宣傳也具有重要作用。新華社廣西分社負責人龍松林表示,媒體可以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宣傳,讓社會各界都來關注企業社會責任投資,使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的概念深入人心。同時,新華社黑龍江分社社長梁相斌認為,掌握著社會輿論資源的媒體,通過做宣傳、樹典型也可以配合政府,有效地促進企業社會責任投資觀念的落實。另外,媒體的重要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日常宣傳上,在目前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階段,更需要媒體在多方面的廣泛介入,以牽線搭橋、整合資源,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在我國的發展壯大。

關鍵字二:中國標準

之所以中國標準成為本報告的一大關鍵字,就在於我們覺得我國有一個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實在是太有必要了!儘管商務部副部長易小准早在“2006年跨國企業峰會”上就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制訂適合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但時至今日,被業界所耳熟能詳的仍然是SA8000標準。有關專家指出,制定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標準,已經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僅僅引進國際標準顯然是不夠的,企業的社會責任軟競爭力面臨新的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際上的各種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包括企業生產守則總數超過400多個。然而在這400多個標準中,卻沒有中國制定的標準,這對於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參與國際競爭都十分不利,當務之急正是填補這個空白。

SA8000標準與我國國情存在不適應性

SA8000這個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和制定的企業勞工標準,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它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分歧和對立。這一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童工、強迫勞工、安全衛生、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權、歧視、懲罰性措施、工作時間、工資報酬及管理體系等9個要素。

從內容上來看,SA8000是要保護勞工權益,避免勞工受到非人道的待遇。對於那些依靠廉價勞動力在國際市場上取勝的企業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跨國公司推行此項標準的直接目標是勞動力密集型加工企業,而目前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大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像我國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大多為外向型企業,出口總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強。這些企業70%的出口產品屬於加工貿易,而這其中的80%到90%又屬於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據統計,目前北美,歐洲、澳洲三大市場連續幾年都占到該地區出口份額的40%左右,而這三大市場又正是推行SA8000的主要地區。因此,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出口企業自然就成為歐美發達國家對企業社會責任關注的焦點。一旦無法達到標準,這些企業的產品出口將大大受挫,在國際市場極度萎縮的情況下,企業也必將走向倒閉。

由此可見,SA8000對我國出口企業設置了一道貿易軟壁壘。當然我們也承認,這一標準對於企業還是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它至少並不符合我國國情。有專家表示,在目前的經濟發展水準下,SA8000對我國貿易發展的負面影響表現在:

首先,企業將不得不採取措施改善勞工條件,爭取通過SA8000認證。這必然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以及更多的管理費用和成本。

其次,SA8000規定的標準對我國多數出口企業來說很難達到,甚至很多發達國家的企業也難以完全達到。如果要求進口產品的生產企業必須達到SA8000的要求,否則不予進口,將對我國貿易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三,我國近年來吸引外資的步伐較快,除自身保持了較高的經濟發展速度外,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也是外商投資的動力之一。如果將勞工標準提高到SA8000規定的水準,對外資的吸引力將降低,跨國公司也會擔心其分包商不能達標而不願來中國投資,這對我國吸引外資將產生消極作用。
最後,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大國。就目前來說,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和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若企業全面達到SA8000的標準,則勞動力優勢可能會喪失甚至變成劣勢。過多剩餘勞動力無法實現就業,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制定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國標準,也就非常緊迫了。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雖然SA8000作為一個通用標準,可以替代企業或行業制訂社會責任守則,但是,SA8000與企業社會責任還是不能等同的。這一標準只是著眼于企業員工權益的內容,沒有涵蓋企業社會責任的其他方面。

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標準的制訂究竟該如何實施?蔡甯等專家認為,除了由政府主導和發起外,各研究機構應當為中國標準的制訂貢獻重要力量。研究機構可以為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科學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援和理論保證。

如本報告上文所述,我們究竟是被動地接受SA8000標準,還是主動地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標準,應當成為今後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多位專家認為,研究機構應當利用其強大的理論研究能力,為我國早日提出、制定並頒佈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體系做出努力。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佳貴提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呈現出全社會參與、全面加速和中心擴散等特徵,這個階段對理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家也表示,在現階段,研究機構至少可以著力做好有關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組織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經驗的交流學習、編寫優秀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專著和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提供諮詢服務等。

研究機構攜各方智慧造就中國標準

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是什麼,並由誰來制定這一標準。
專家認為,各研究機構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制訂過程中,可以首先考慮一些普適性的原則,例如環保、納稅、員工福利保險、誠信經營等,然後依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社會責任行業標準。制定完成後廣泛展開調研,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嚴格的評價、審核。在此期間,社會各方應對履行情況進行監督,並向研究機構回饋資訊,以幫助其對標準進行修正。

接下來,再以紡織、汽車等我國重點行業為先導,儘快組織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國家標準的制訂,然後以點帶面,推進國內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認定工作。

至關重要的是,制定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要爭取國際社會的認可。由政府或行業協會出面,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和聯繫,使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互相銜接。

最後,還應設立責任認定的政府部門或是積極培育第三方機構,建立相關激勵機制,推動國內企業逐步認證,定期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對那些開展企業社會責任認定的企業,政府應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援,以激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其中。

關鍵字三:低碳經濟

當後危機時代到來的時候,全球都在熱議:誰將引領下一輪增長浪潮?在2009年夏季達沃斯年會上,多數與會者認為,決定下一輪增長的力量,不是來自地理分佈圖的變化,而是怎樣在新的形勢下轉變思想觀念。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正是這樣的一種轉變。
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之一,與之密切相關的低碳經濟自然應當成為後危機時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新選擇。更重要的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也能夠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制定尋找到SA8000框架之外的突破口。

低碳經濟:後危機時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新選擇

11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目標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這說明,發展低碳經濟已被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自然會對我國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11月3日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會議上指出,當前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尚未結束,世界經濟復蘇仍不穩固,全球氣候變暖和低碳經濟發展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出了挑戰,給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形勢下,社會各界對處於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央企所需要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也會不斷增強。

“中央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工作要符合國內外發展趨勢,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企業自身發展實際。社會責任是項長期工作,央企要有長期性的思想準備和安排考慮。央企要關注和警惕部分發達國家借社會責任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積極參與社會責任的標準制定,大膽發出聲音,爭取話語權和主動權。”黃淑和說。

中央企業大多是各個行業的領頭羊和排頭兵,肩負著引領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使命和責任,因此必須在發展低碳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方面發揮骨幹和帶動作用。
因此,發展低碳經濟可從央企、國企著手,再向民營企業逐步推行,將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低碳是一種責任:中國企業在行動

低碳是一種責任。傳統化石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全球氣候變暖,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消費者生態環保意識的加強,企業低碳發展行為將為其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體現。

隨著全球各國即將迎來低碳經濟的發展浪潮,中國企業已經積極地行動了起來,搶抓時機形成低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與責任競爭力。畢竟,在這一點上,我國企業與世界企業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勇擔責任方能決勝未來。

12月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願景與行動——中國商界氣候變化國際論壇”上,首個赴氣候變化峰會的中國企業家代表團發表了“我們的希望與願景——中國企業家哥本哈根宣言”。

中國企業家代表在宣言中承諾:將積極回應和配合中國政府環境保護的國際承諾,努力探索與自然和諧的低碳經濟的增長方式,使企業成為認真承擔經濟增長、生態保護和社會發展責任的企業公民。具體的行動包括:設立企業氣候變化戰略長期指導企業發展方向;在減少生產和商務活動中的碳足跡方面進行努力和嘗試;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各種與企業和產品減排相關的活動;積極推動企業設立具體的絕對或相對減排目標;盡力支援並參與氣候變化減緩活動,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而在11月17日召開的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上,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廷克稱,企業正在全力進行低碳發展,以履行社會責任改變電力企業尤其是燃煤發電企業耗能大戶、污染物排放大戶的不良印象。他表示,通過探索、應用、推廣清潔煤電技術,到2010年底,企業將實現燃煤機組全部脫硫,所有燃煤電廠全部建成節約環保型燃煤發電廠。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副總裁李躍也表示,中國移動推進“綠色行動計畫”包括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節約各類資源、節能管理辦法制定、資訊化推進等諸多方面,2008年,中國移動實現全年單位業務量耗電較2007年下降11%,節電11.7億千瓦時。
據瞭解,日前中國移動還與工業和資訊化部簽署了我國通信行業的第一份《節能自願協議》,以2008年能源消耗為基準,承諾到2012年12月底,實現節約用電118億度。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作為集團公司發展低碳經濟的先行者,已連續兩年在全公司範圍內開展“綠色行動計畫”,從業務開發到內部辦公,無不把綠色理念放在首位。

一方面,致力於“綠色資料業務”的開發和推廣;中國移動北京公司通過不斷提升電子管道運營支承能力、完善電子管道業務服務功能,為廣大客戶提供了“便捷、優惠、安全”的電子自助服務。目前,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繳費、業務查詢、業務辦理、業務退訂、線上服務等全方位的高效率服務。“彩信帳單”“號簿管家”等綠色業務也大大降低了紙張的消耗。

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無紙化”辦公、企業資訊化建設不斷完善;目前,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已實現7個行政服務審批流程的電子化。據統計,每天80%以上的部門登錄系統處理業務,涉及預算管理等行政事務管理已基本在系統中電子化流轉,每月流轉的電子流程實例超過500個,替代了以前的傳真和紙質工單,大力提高了辦公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

關鍵字四:民營企業

在中國社科院今年10月18日發佈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09》中提到,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整體水準較低,相對來說,中央企業表現更好,其次為國有金融企業,而民營企業則表現較差。因此,提升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和水準在後危機時代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仍將是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最重要力量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自身性質上的不同,決定了其社會責任的發展水準仍需要由政府進行大力引導和推動。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黃旭明指出,當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最大問題是怎樣將其落到實處,怎樣讓更多的民營企業也加入到這個“崇高而又神聖”的行列中。
如何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企業可以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對此,蔡甯等專家認為,政府不僅要關心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而且要積極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使民營企業走到主動承擔相應社會責任的軌道上來。這就要求做到:

第一、政府有效引導與監管,雙管齊下提升企業責任意識。梁鈺光表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府對企業進行社會責任引導的重要手段,這種引導主要針對的就是民營企業。他指出,要用和諧社會體系對民營企業進行引導,使其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擁護党的領導,價值觀合乎時代的要求。通過政治引導,使企業愛党愛國愛民,自覺自願地承擔責任、履行責任。
同時,要通過各種座談會、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加強民營企業對政策的學習。主要是瞭解熟悉政府的方針政策,特別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教育它們不僅要學法知法守法,更要在道德的範疇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將它們的發展與政府的引導結合起來、與當地市場的發展規律結合起來、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將企業的利益、企業家的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對此,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一些做法卓有成效。2008年12月,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工商聯共同組織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致富思源百色行活動”,活動中各家企業都認識到,廣西的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和受益者,最有紀念意義的善舉就是用改革開放實踐中創業的成果,弘揚鄧小平以及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財富;最有發展眼光的舉措就是在資源豐富、民風純樸的革命老區投資興業。引水思源,“致富思源百色行”活動使這些企業增強了戰勝當前金融危機的信心,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從而促使它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更加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

蔡寧則表示,政府還可以從稅收優惠和政策扶持方面進行引導,使民營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態度由被動承擔變為主動投入。他指出,浙江省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程度較高,民營企業涉及面廣,參與意識較強,只要政策上有更多的引導,企業的參與主動性還會進一步增強。

浙江省工商聯的調查也顯示,在當前情況下主動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解決它們在生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就是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好支持。在這方面,浙江省工商聯已經醞釀了一套“組合拳”:一是通過與有關單位合作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和法律諮詢服務;二是通過在國外舉辦浙商論壇為民營企業提供“走出去”服務;三是通過社會責任平臺設計,引導民營企業投資“光彩項目”,既幫助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經濟,也讓企業自身得到發展。

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監管,是政府應當採取的另一重要手段。各地政府要加強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對企業行為充分瞭解,並定期進行評估。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吳堅認為,政府的監管還體現在幫助民營企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體系,使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

“其實,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管作用意義非常重大。比如在北部灣建設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考察企業的社會責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招商促進局副局長董世有說,“對於那些在勞動用工、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不能令人滿意的企業,我們堅決不招。責任缺失就意味著專案流失。從這一點來說,政府完全能夠引導民營企業轉變觀念,朝著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向發展。”

第二、加快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化進程。雖然法律法規無法窮盡所有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但是把與企業利益關係密切的經濟責任和直接關係社會利益的社會責任法制化,將對企業具有最為直接的作用。

相關專家表示,在法律層面上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實際上就是強化企業的守法行為,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在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創造利潤,為社會作貢獻,這也是企業承擔更高層次社會責任的基礎和前提。所以,政府必須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這在後危機時代將顯得尤為重要。另外,還要注意提高執法水準,杜絕出現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而對於超出企業義務範圍的社會責任,如慈善捐贈等,專家也表示,政府可以牽頭組織專家、學者制訂企業社會責任的道德規範體系,讓民營企業有一把可以衡量自身行為道德高尚程度的尺規。

第三,探索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獎懲機制。專家認為,一方面要建立對企業由於社會責任缺失而造成的後果進行有效懲處的機制。對那些嚴重違反勞動法、安全生產法和環境保護法的企業要堅決予以查處。特別是要加強對國際社會重點關注的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的勞動監察。只有建立起了企業懲處機制,加大對企業失信行為的懲處,才能使企業的經濟行為和社會行為更加規範。

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民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補償機制。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適度激勵能夠促使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從而增加其積極性和自覺性。具體而言,可對企業產生積極社會影響的行為進行補貼,對企業參與公益捐贈給予制度激勵,實行減稅政策等。建立起多層次、多管道、全方位的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激勵體系。

第四,推動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與國際接軌,並適時構建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政府應當根據國際形勢,組織相關力量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標準進行應對研究,加大推廣力度,普及SA8000等標準的有關知識,避免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同時,要適時地推行相應的民營企業社會責任量化標準,作為建立法律法規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還缺乏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完整有效的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張峻峰表示,對民營企業的評價仍然停留在幾個主要的經濟指標上而忽略了相關的社會指標,長此以往必然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要求,也不利於民營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因此,政府要逐漸將民營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指標納入考評體系中,同時,還要明確民營企業中的專門負責部門,制定明確的計畫並確保一定的經費保障,切實形成可操作的規範化企業管理程式,把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個制度化、規範化的管理體系在我國民營企業中推行開來。

民營企業自身樹立起新型的社會責任價值觀

可以說,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更能深刻地體會到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在這種挑戰下,如果沒有能夠樹立起一種新型的社會責任價值觀,則很難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甘德安分析了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有不少是因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所引起。他認為,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問題:企業員工勞動權益保障問題、誠信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和貧富差異問題。民營企業樹立新型的社會責任價值觀正需要從這四個方面入手,或者說,這四個方面正是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的組成部分。

首先,切實維護員工權益。王國平指出,每一個企業都要懂得,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正說明了員工是推動企業發展進步的主體力量,因而切實維護員工合法權益,保障員工的正當權益不受侵害,是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也是民營企業基本的社會責任。因此,民營企業必須公平對待員工,為員工創造良好的發展機會,推進員工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員工的全面發展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問題,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強化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努力保障員工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堅持依法誠信經營。民營企業以誠信為本,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是企業對社會的一種基本責任。民營企業要自覺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堅持誠信原則,自覺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依法管理企業,採取多種措施確保誠信經營,重合同守信用,公平競爭,拒絕商業賄賂,為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成為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率。

第三,自覺加強環境保護。提升環保意識,不斷降低資源能源消耗量,減少各種污染物的排放,積極參與保護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也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民營企業應當通過加強戰略規劃,實施結構調整,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管理水準,降低能源消耗等一系列措施,在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最後,主動參與公益事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減少貧富差異的有效途徑。蔡甯等專家表示,民營企業參與公益事業,需要將企業資源投入到社會的最大需求之處,是一種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民營企業作為有著重大影響力的社會力量,有責任為全社會做出道德表率,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愛,促進共同富裕,為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做出貢獻。

據陸致瑛介紹,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方)的RFID電子門票系統全面應用於四次開、閉幕式場館實名制門票及其他比賽場館的查驗工作。與傳統人工驗票方式相比,同方RFID電子門票系統具有高效率、高準確性的突出優勢。同方不僅實現了這一技術突破,並把該項自主技術和產品無償地捐贈給了奧運會;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同方第一時間捐款1000萬元,不久,同方又再次斥資1000多萬元啟動“愛心書包”行動——向震區兒童捐贈10萬套“愛心書包”及文具、8間彩鋼教室,面向全國為災區兒童征百萬集愛心祝福,發動2000家銷售終端開展“M+Y”助學計畫……

陸致瑛總結認為,這些無一不滲透著同方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始終以新型的社會責任價值觀引領其12年發展歷程。“我將其稱之為,責任創造價值。”她說。

後記

通過這次調研和本報告的書寫,我們最後想說,雖然我們遭遇了金融危機,但金融危機並不代表責任危機;雖然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了寒冬,但企業社會責任沒有寒冬。

我們的黨和政府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將其上升到了構建和諧社會重要內容的高度;我們的社會各方關注企業社會責任,並積極投身於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發展實踐。

無怪乎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能夠取得豐碩成果,而且正在發展壯大。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和意識正深入人心,已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其中的優秀企業正在前方指路,更多的企業在通往社會責任美好未來的道路上前行。

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應對金融危機我認為應當做的可以概括為6個字,那就是:信心、合作、責任。” 衷心希望,社會各方力量拾起克服一切困難的信心,鼎力合作,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建設道路上譜寫出輝煌的新篇章。

來源:新華社「高管論壇」

沒有留言: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