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王振耀:以善治促善舉

王振耀:以善治促善舉

宣導“平民慈善”、“以善治促慈善”,呼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增強企業競爭力,這是王振耀一直努力的方向。

身為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的司長,王振耀看起來更像個學者。他會很坦誠地承認,在慈善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我國與國際的接軌越來越快,慈善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行政管理部門的轉型也必須面對這些趨勢做出調整。

在經歷了“汶川地震”後,王振耀博士于2008年9月開始負責組建並擔任司長。上任伊始,一直宣導“平民慈善”、“以善治促慈善”理念,呼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增強企業競爭力。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他這樣理解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係。

社會責任促進企業競爭力

Q你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能否促進企業的競爭力?
A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力之間存在密切的正相關關係。首先是積極做慈善的企業信譽得到了保證。在我看來,企業的社會責任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部分,對內來說,首先要善待自己的員工,要充滿人文關懷。比如萬達的王健林,不僅關心自己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而且還對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的員工進行嘉獎甚至晉升。像萬達這樣的企業獲得了什麼?獲得了內部更強大的凝聚力,員工得到了尊重,能不盡心盡力地為企業奉獻嗎?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一個連內部員工都得不到尊重的企業,對外部的消費者能尊重嗎?這樣的企業到底能有多少的尊重可言? 因此,我一直堅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真正承擔了社會責任的企業,才具有真正可持續的競爭力,這兩者存在很大的正相關性。

Q目前,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A上面說到企業對內的社會責任,實際上,關鍵是企業對外如何承擔社會責任。這是因為企業本身應該更多地展現一些外部責任,外部社會責任的範圍很廣泛,特別是國外大企業已經把承擔社會責任與開拓市場有機的結合起來,成為企業開拓市場和企業戰略的一部分。

目前我國企業在承擔外部社會責任方面,我覺得整體上還是缺乏專業性,這就造成效果差。我覺得不是企業理念有問題,而是我國目前是經濟、社會、法律等急速發展,維持企業的社會責任熱情需要專業化。

比如國外企業有專門主管社會責任的副總甚至有專門的社會責任部門。可不要小瞧這樣一個專門部門的設置,如果缺乏這樣一個重要的部門,企業很可能不會參與到整個社會的相關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不會感受到社會對於企業品牌、品質以及企業的服務的需求;而如果有這樣的專業部門,就會有專業人士研究社會對企業的多種服務哪些有需求,資助哪些專案會與企業經營範圍相關,這樣會使社會感覺到企業的正面形象,進而形成良性迴圈,相互促進。

第二個就是缺乏專門的資金來進行社會責任相關項目的拓展。國際上的大企業一般會設置基金會來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而我國的企業在這方面比較缺乏。當然,這與經濟發展水準有關以及政策、法律的普及程度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理念有關係,不知道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是與企業發展、健康運轉是有機的整體。

第三,國際大企業有專門的部門、資金等來做這方面的工作,特別是讓企業內部的員工參與到各類對外的社會責任項目中,這本身也成為了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制度性的框架,企業也更容易持續堅持社會責任項目。從而企業不僅收穫了企業文化的建設成果,而且收穫了更大的社會效益,社會效益一定會轉化為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國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Q就我國企業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式和方法,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A第一,企業內部的這種治理機制要加強,需要設置專業的部門主管社會責任。企業首先要在員工內部實行社會責任,企業第一位置就是要善待員工、尊重員工、開發員工、員工的價值是對企業而言無疑是第一位的。此外,企業要把社會責任提升到戰略的高度,安排專門的部門進行研究、開發社會責任專案,規範化和制度化運作;

第二,我建議凡是大型企業,都應該學習一些現代的社會責任理念,成立專項的基金,進而成立基金會,通過現代的運作規則和理念來操作社會責任項目; 第三,我建議要密切結合企業的競爭戰略,來開拓各種各樣的社會責任項目,將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項目融合為競爭力,融合到企業競爭戰略中,這樣企業才會有真正地改進,否則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要走得路還很長。

Q不可否認,企業即使承擔社會責任,可能也會存在自己的“私心”,也可能會引起公眾的非議,因此,企業在“私心”與“公心”之間也面臨很多困惑和問題,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比如說像剛才你說的,陳發樹、陳游標等等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多爭議,就像這種事情,你怎麼看?
A我覺得是這樣,一方面談到這個問題,對社會上來說,還是要力推“以善治促慈善”的理念,我認為企業做慈善,不應該說企業無私心,因為公和私這是一種傳統的兩極分法。我覺得要求一個慈善家說完全沒有一點私心,這是一種傳統慈善的理念。現代慈善稱之為企業公民,慈善家也是公民,有權力要求一定的利益。

咱們幾千年文化傳統中有一種兩極思維,一上來就是好壞公私。我要強調的是企業決定做慈善或者承擔社會責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企業有私心的。什麼私心?企業家想把企業辦得更好,賺更多的錢,這是私心,但是這種私心,應該說也是公心,因為這讓更多的老百姓,或者是更多的消費者受惠。同時,企業在做慈善的過程中,企業精神文化精神得到改變了,得到整個昇華了,我覺得這是對社會非常好的。

在這種時候,我覺得完全的用傳統意義上的“公心”和“私心”來辨別一個企業,比如辨別比爾·蓋茨的這種精神,說是公還是有私,我覺得既有公也有私,絕對沒有意義上的公和私。

因此,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時不能簡單用一個公和私來說,只不過有些企業做得很隱蔽,很專業;有些企業做得太生硬,還沒掌握承擔社會責任的技巧。

Q企業在做慈善和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政府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的?
A汶川地震後,民眾極大的慈善熱情被激發,慈善理念深入人心。但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慈善結構不完善,管理體制還比較落後,即慈善家和慈善工作者的水準,還落後于社會的慈善熱情。目前這個階段,是極需要政府的政策調整,也需要慈善工作者,儘快提高對慈善管理的熟練化、專業化程度。當前慈善工作者和特別事關慈善行政管理的部門,現在要儘快轉型,才能跟得上社會的發展,不然社會已經非常焦慮了。

目前,在慈善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我國與國際的接軌越來越快,慈善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行政管理部門的轉型也是面對這些趨勢必然的調整。 在汶川地震中,其實也反映出慈善組織制度不完善、法律體制不健全等需要我們改進的地方,說明政府的公共服務離老百姓的需求還差得遠。我做司長這些年,一直在思考行政管理工作還有哪些方面有改進的空間。 比如在慈善專案、慈善組織等方面,就需要政府來引導、培訓,現在這方面還不夠,這就是說有改進的空間。關於政府需要完善的還有很多方面,我自己天天也在自我檢討。

宣導“全民慈善”與“以善治促慈善”

Q您一直宣導“平民慈善”與“以善治促慈善”,其內涵是什麼?
A所謂“平民慈善”,一方面是指單個平民的力量看起來很弱小,但是平民數量眾多,團結、累積起來力量將是無比強大。我國有13億人口,每個人捐助10元錢,就是130億元,每個人達到100元的捐助額時,就是1300億元,這對於任何一個富人來說,都是難以企及的捐款數量。因此,做慈善,不能僅僅把注意力放在少數富人的身上,要大力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平民參與,只有這樣,在全社會才能樹立良好的慈善氛圍;再者,平民還有一種特別的力量,比如義工、志願者等等,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組成。

另一方面,富人也應該以平民的心態來參與慈善。不能以捐款多少來論英雄,捐款的價值從理念上來說是一致的,不要以為比平民地位還要高,而是需要平民的心態,因為慈善的品質是平民化的。所以我希望提倡平民慈善的理念,也希望很多富人像平民一樣扎扎實實的做慈善。

所謂“以善治促慈善”,其本質是以善的態度來促進慈善的發展。目前,社會上有一種非常不好的苗頭,就是不能容忍做慈善的人身上存在缺點,對做慈善的人要求過分苛刻。 “以善治促慈善”就是要求每個人以非常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做慈善人的缺點。

反過來說,如果用絕對的善惡來看待社會,就造成很可能沒人敢做善事,一做善事就要求他完美無暇,不犯錯誤,無形中會對他壓力會非常大。只有以非常寬容的心態才能吸納更多的人來做慈善,這是支撐一個全民慈善的基本理念。

來源:2010年3月號《商業價值》雜誌

沒有留言: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