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2009年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調查結果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調查》

今(2009)年是IBM第二次舉辦「全球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共訪問了全球224名企業高階主管。其中,幾乎每位受訪者都認為,儘管面臨全球景氣衰退的挑戰,社會責任仍為其企業營運策略中重要的一環,並期望藉社會責任改進企業的業務績效、對社會的貢獻及商譽。

然而,調查結果也點出三大問題:

一、 企業未能收集和分析所有社會責任相關的重要資訊,或建立經常性的資料收集機制:因而難以及時調整策略,並導入有助於從根本上提升效能、降低成本、減少營運對環境衝擊及改善利害關係人對企業觀感之要素。
二、 絕大多數企業均未能從全球供應鏈夥伴身上,收集到足夠的社會責任資料:因而錯失改善全球供應網路中缺乏統整性、效率不彰、資源浪費又危機四伏的現象。
三、 大部分企業不了解關鍵利益關係人(尤其是客戶)關切哪些議題,且皆未積極地讓這些人參與決策過程:因而無法掌握到有助於改善業務和開發新商機的重要洞見。

報告顯示,僅有19%的受訪企業每週一次(或更頻繁地)收集因營運而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其餘公司頂多一個月、或是一季收集一次這些資料-這或許可滿足政府或股東對企業資訊揭露的要求,卻無法催生有助於降低營運對環境衝擊的系統性變革。反之,營運績效領先競者的受訪企業,則在上述三個面向有較優異的表現-他們懂得透過經常性地收集與分析正確的資料來增進決策品質、採納並整合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資料,以及鼓勵客戶參與企業社會責任舉措。

近年來,在政府、利益團體、投資人、員工和消費者的要求下,企業必須確保其營運、產品與服務更符合社會責任的精神,包括環保措施、勞工權益、產品安全與可追蹤性,以及採購作業等不同領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若能把社會責任議題融入整體發展策略,便可獲得強大的競爭優勢,不但能更有效地吸引投資人、人才與客戶,以及發展新產品與服務,還能掌握切入新市場與新商機的契機。

除了針對全球企業的社會責任現況發表調查報告外,IBM在近期公佈自身的企業責任報告:2008年IBM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此份報告,以員工、社群、環境、供應鏈、協同作業方案、治理等六大主題,將IBM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果分類說明,內容涵蓋著名的企業服務部隊在各新興市場國家的運作過程,及IBM如何利用新興科技,協助四川災後重建的實際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IBM企業責任報告中,將完整的關鍵性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包括能源管理(Energy Conservation)、隨需應變志工社群(On Demand Community)、以及針對各式供應商的花費(Spending with Diverse Suppliers)等,以量化方式逐年呈現,讓所有資訊更透明化、更易取得,同時也方便利益關係人能就此對不同時期以及業界其他公司進行比較。

沒有留言: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