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香港企業社會責任調查

香港企業社會責任調查

2008年12月9日

匯豐第一 九倉包尾

為了了解本地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樂施會在5月就7個不同範疇,包括企業管治、供應鏈質素監管、工作間質素、環境保護意識及社區投資等訪問43家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結果顯示匯豐在總評分中排第一(見表)。樂施會補充,企業回覆率只有37%,即只有16家公司回覆問卷,回覆率低得「令人失望」,希望在經濟衰退期間,企業不單要有賺錢能力,還應反思社會責任的重要。

回覆率37% 低得「令人失望」

該報告名為「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調查」,由樂施會委託企業社會責任亞洲(CSR Asia)進行,7個調查範疇總分為147分,若公司表示在該範疇有積極發展,所得分數將愈高,對於未有回覆的公司,CSR Asia會蒐集企業年報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來填寫問卷。CSR Asia主席威理夫教授承認調查有一定限制,沒有回應調查的公司未有向公眾披露更多資料,令他們未能就公司實際情况評分。

在報告中,得分最低的8間公司倒數為新鴻基地產、長江實業、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遠太平洋、騰訊控股、恒基地產和九龍倉集團,新鴻基地產表示收不到問卷,恒基地產指未確定是否已遞交報告,而排最尾的九龍倉集團則未有回應報告。報告顯示,企業於供應鏈質素監管、環境保護及工作間質素得分少於一半的企業數目,超過整體六成。樂施會總裁施日莊表示,結果或多或少反映受訪企業在3個範疇都欠缺長遠規劃及監察,例如個別企業即使有推動環保活動,都只着重活動次數,並未針對成效有多大。樂施會已將調查報告寄給所有恒指成分股公司,希望藉金融海嘯的衝擊令企業能改善以往作風,承擔社會責任時不要單為建立企業形象而做。

來源:香港明報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道瓊永續指標 中華電信將入列

道瓊永續指標 中華電信將入列

2008/12/04

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昨(3)日說,公司投入碳排放量盤查,完成碳管理的基礎工作,獲得投資界人士的關注,今年道瓊永續性指標(DJSI)徵詢中華電相關資訊,有助納入成份股。據了解,美國投資DJSI的相關基金達到4.6兆美元規模,吸引道德基金等相關投資人。

中華電昨舉辦ISO 14064-1查證聲明書的授證典禮,由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東亞區營運長楊崑山頒發給呂學錦,就公司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報告與減量績效進行查證,代表中華電盤查數據符合國際標準。

呂學錦說,公司不僅本身做環保,也著手開發相關商機,有助更多企業加入節能減碳行列,並降低營運成本,例如之前開發的IEANet服務,透過網路系統,搭配裝置感測器,可以有效降低空調與照明等電力的使用,平均可以為企業降低15%的電費支出,除了交通部、國泰的部分大樓外,包括連鎖超商都研擬要引進,明年在相關的營收先達到1億元的目標。

呂學錦說,公司在執行節能減碳的過程中,也引起投資人的關注,最近資本市場很關心具有社會責任投資概念的公司,今年DJSI即曾來徵詢中華電相關的訊息,有機會納入該指標的成份股。

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SRI)類型基金,是指兼具投資與行善等雙重目的的基金,除了企業傳統的投資價值,社會責任投資策略同時結合社會、道德、行政與環保的標準,相對重視人權以及減少耗損地球資源等的「綠色企業」,目前在美國潛在約有4.6兆美元的投資規模,以中華電在美國有發行ADR,更有助於吸納這類資金。

關於股利政策,呂學錦表示,中華電今年不會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增加保留盈餘,維持公司一貫的股利政策,現金股利的發放比率會達到獲利的九成,沒有必要保留盈餘,至於資本支出會維持今年的水準,不會減少本業的支出。

中華電今年前十月每股稅後純益為3.56元,由於會在明年進行減資,若依除權前流通在外股數計算,則每股稅後純益為4.32 元,全年應可達到財測4.47元的目標,法人推估,現金股利可以有4元的水準,依昨天收盤價51.2元來看,殖利率約7.8%。

閱報秘書》道瓊企業永續經營指數

道瓊企業永續經營指數(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簡稱DJSI):由美國道瓊公司(Dow Jones)、歐洲STOXX公司與瑞士蘇黎士永續資產管理公司(Sustainable Asset Management, SAM)在1999年時共同推出,基本上是以各產業營運績效前10%的企業為主,再採用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的永續性條件評估,挑選全球永續性經營領先的企業,作為指數成分股。

該指數概念沿自道德基金等宗教出發點,西元1920年時美國東正教會打破成見,決定進入股票市場投資,但教會希望排除賭博、酒類及軍火企業,因此出現道德基金的雛形,這樣的概念擴展至,摒除破壞環境生態、漠視人權的企業,進而主動尋找具有環保概念、關懷社會,重視人權以及減少耗損地球資源等「綠色企業」,廣義的社會責任投資(SRI)概念於是興起。

國內目前有台積電已連續八年被列入,聯電今年才入選,中華電則在最近接獲詢問,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標的。

來源:台灣《經濟日報》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陳健民﹕是時候為資本主義改版!

是時候為資本主義改版!

2008-12-01

索馬里海域盜賊橫行,騎劫世界超級油輪,勒索千萬贖金,輿論嘩然,各國紛派軍艦護航,並呼籲協力圍剿海盜。那邊廂華爾街投資(機)銀行的大班,將垃圾債券批銷全球,平民百姓損失億萬之數,各國政府手忙腳亂,不惜為下一代舉債拯救縮手太慢的另一批抄家。始作俑者卻抽身而退,坐在萬貫花紅袍金遣散補償之上,咧嘴而笑。為何世人對海盜驚惶失措,而讓脫去眼罩倒鈎的另一伙大盜逍遙法外?

連場金融海嘯,將資本主義的掠奪本質用最猛烈的方式呈現出來。但長久以來,資本主義的盲目發展已一步步吞噬我們的大自然、社區和文化。第一,是全球生態系統已瀕臨崩潰。聯合國的「千禧生態評估」指出人類賴以為生的生態系統有六成是被掠奪式消耗。

資本主義愈是發展的國家,生產和消費模式愈是與自然為敵。美國人口佔全球人口的5%,但在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卻佔30%。第二,是貧富懸殊愈演愈烈,美國最高收入的5%人口,佔有了全國95%的財富。第三,資本主義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至不斷膨脹的欲望,令豐盛的物質生活無力帶來更快樂的生活。由上世紀70年代至今,美國GDP不知翻了幾番,但1972年全國普查發現31%的人說他們非常快樂,2004年是33%。資本主義下物質增長的邊際效益不斷下降,但帶來的環境和社會代價卻不斷上升。

資本主義不更新會淪為破壞力量

有見及此,美國Working Assets Money Fund(該基金將1%的營業額作公益捐獻)的創辦人Peter Barnes最近寫了一本《資本主義3.0》,提出資本主義必須及時更新,否則會淪落為一股破壞的力量。他將二次大戰前的資本主義稱之為1.0版,當時生產供不應求,是「短缺型資本主義」。二次大戰以後,生產過剩,供過於求,企業須投放大量資源做市場推廣,製造虛假需求;銀行則大量發卡貸款,推動消費,此乃2.0版的「過剩型資本主義」。

但正如前文所述,2.0版的資本主義鼓吹的生產與消費方式,正在侵蝕我們的生態系統、社區和文化。簡單來說,Peter Barnes認為今天資本主義善於滿足個人的欲望,但卻犧性了我們的「公共財富」(他稱之為Commons,就像西方古代社會的公共草場),特別是預支了我們下一代的公共財富。

造成這種情况是企業以其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經營的邏輯,只要經營過程產生的「外部效應」(externalities,如污染空氣)沒有成為生產成本一部分,企業便會不惜破壞人類公共財富來追逐股東的利益。而理應以保護公共財富為本的政府,即使是民主產生的,一方面受到財團的游說,為了促進營商環境而犧性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亦會受到選票主導,為求眼前的發展而忽略可持續的問題。

不過資本主義亦有相當強大的自我調節機能,近年猛速發展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便是要在股東和社會利益兩者間取得平衡。一些企業開始意識到在採購、生產和銷售過程中要保護勞工、自然生態和消費者的福祉。在商業利益以外,要符合社會與環境的底線。在金融投資領域,亦出現「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第一、是從事社會責任篩選投資(screened investment),只購買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的股票;第二、是採取股東行動(shareholder activism),像香港的股壇長毛David Webb,在股東大會上提案,挑戰企業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David Webb保護的是小股東利益,與此不同)。

保護公共財富先清晰界定產權

但Peter Barnes認為這些發展方向雖好,但力度不足以挽救資本主義的沉淪。第一,現時大型跨國企業基於市場推廣和提高合法性都表現得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而當這些社會責任投資基金上市之後,為了符合投資者回報的期望,最後還是會投資於這些跨國公司。而即使採取股東行動能引起媒體關注,製造一些壓力,但往往因為所佔的股份太少而難以改變這些大企業的經營方向。

要徹底保護我們的公共財富,無論是山林湖泊大氣或是文化遺產,Peter Barnes認為關鍵是先將其產權界定清晰。誰破壞這些財產,誰便要向產權擁有者作出賠償。當企業要為這些原為外部效應的行為付上代價,他們自然便會減少這些掠奪性行為,亦會促成一些減低企業破壞公共財富的科技或經營方式發展起來。問題是誰來擁有這些公共財富的產權?

Peter Barnes認為既是屬於社會的每一成員,亦是屬於世世代代的每一成員,最好是成立一全民所有(每人一股)的「信託基金」來擁有這些公共財富。好像現時有關二氧化碳排放貿易一樣,政府可為每個人和企業分配一個排污限額,如果誰要超額排污(如開更大馬力的房車或工廠要排出更多汚水)便要向信託基金繳費。而信託基金的最佳用途,是給每一個新生嬰兒分配一筆可觀的金額,令每個公民在生命的起點變得較為平等(這接近John Rawls談的pre-distribution,而非長久引來爭議的redistribution)。這樣的資本主義是3.0版本,她將更好平衡個人利益與自然生態的保養、個人財富與平等機會,最終令人生活得更快樂。

作者陳健民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香港明報

“危機環境中,社會公益目的更受關注”

“危機環境中,社會公益目的更受關注”

2008年11月25日

近日,愛德曼國際公關公司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稱“在經濟和產品危機環境下,消費者不但關心產品的質量,更關注這個產品或品牌是否與‘善行’相關聯”。報告顯示,在中國接受調查的消費群體中,竟有高達90%的人堅持認為即使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購買有社會責任的產品或品牌也是非常重要!在印度和日本,這一比例也分別高至90%和64%。

據愛德曼亞太區主席範德倫透露,“在這項調研中, 我們發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在談到優質品牌的時候,消費者更希望這些品牌是由擁有良好社會公益目的意識的企業所創建的,其強烈程度遠遠超過了對經濟因素的考慮。”

他進一步指出,“ 我們認為這一現象是由兩個因素促成:首先,這些地區在過去的18個月中,出現了明顯而影響廣泛的產品安全問題;第二,這些地區存在一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他們已經能夠通過自身的購買行為對受本國公眾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產生影響。”

為了更深入地認識和解讀今天公眾的社會願望對其消費態度和購買偏好的影響,愛德曼推出了一個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10個消費市場進行的長期性研究項目,並給該項目賦予了一個很有“公益性”的名字,叫做“良好意圖(Good Purpose)”,而新近出爐的這份調查報告正是該項目實施的一個階段性成果。

“對于那些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目的的企業,通過持續提供優質的產品,持續展示一個致力于提高整體社會福利的品牌形象,將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去鞏固與消費者的長期關系,進而可以讓企業的產品和品牌更有生命力,在高度不確定的競爭和市場環境中掌握主動……”範德倫先生說。

愛德曼在中國的合資機構、帕格索斯傳播機構董事總經理曹剛先生也表示:在“良好意圖(Good Purpose)”項目中針對中國的部分,未來帕格索斯傳播機構將會有更多的深度參與,並在促進中國企業對當今消費者行為的轉變的認知過程中,扮演一個更為積極的角色。

責任承擔有先後之別

本次報告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不同國家的消費者之間其具體表現也是有區別的。

比如,總體來講,在中國、印度和日本的消費者普遍認為,環境應該是一個優先的責任方面。 88%的印度消費者和82%的中國消費者願意多花一點錢來購買那些“環境友好型的產品”,而68%的日本消費者認為,環境是最重要的責任議題。

針對“幫助他人”這一設定責任議題,被調查的中國消費者認為是企業最應優先承擔的。盡管目前中國的經濟出現了下滑,但人們還是願意出錢或者以志願者的方式來支持各種“良好意圖(Good Purpose)”。被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有85%的人表示正在參與各類社會責任活動,這在全球被調查的國家中是遙遙領先的。

在印度,雖然人們認為做有利于環境的事是重要的,但他們並不認為環境危機是一個現實問題。與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比較,印度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認為人們對環境問題有點小題大做(大約占受訪人群的79%),而有56%的印度受訪者不相信目前全球氣候正在變暖。不過,依然有 92%的印度受訪人群認為,建造一個更好的社會和環境是他們的責任。

調查結果還顯示,在日本,與中國和印度的情況不同的是,日本人的社會責任參與度是最低的,只有16%的受訪消費者表示,他們正在積極參與社會責任的事務中。

“當一個品牌超越其自身功能利益而以“公民”行動參與到社會和社區活動中去的時候,“做好事”就可以轉化為企業及其品牌“健康發展”的原動力,並建立和消費者之間更強的情感聯系。”範德倫先生說。

來源:新浪網

What is NPO WATCH 非.營.利.觀.察

蒐集台灣暨中國NPO與CSR最新資訊